本報通訊員 董旦旦
雷勝儒放養黑豬
在商州區楊斜鎮李灣村,有一位閃耀著奮斗光芒的新農人——雷勝儒。他雖然第一學歷只有高中,卻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家鄉創業路上披荊斬棘,開辟出一片嶄新天地,成為村民眼中的希望之光。
心動 開啟逐夢之旅
雷勝儒向來敢想敢干。高中畢業后,他懷揣對外面世界的憧憬,奔赴上海,在一家裝修公司謀得職位。雖說月薪能有七八千元,可他心里明白:給人打工并非長久之策,要活得光彩,就得有自己的事業。一次偶然閑聊,他與朋友談及肉食安全以及山里養殖的前景,大家一致認為潛力巨大。
雷勝儒想到家鄉山清水秀、生態優良,若在此進行畜禽養殖,產出的肉品必定是原生態、無公害,市場前景廣闊。在父母的支持下以及相關部門的幫助下,他回鄉流轉了部分閑置土地,開啟了生態養殖的逐夢之旅。
酸楚 創業屢受挫折
創業之路,遠非想象中那般順遂。
“決定建養殖場時,我對養殖知識幾乎一竅不通,對各種家畜的生長特點不甚了解,是個徹頭徹尾的門外漢。”雷勝儒回憶起初時的自己,不禁苦笑。
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決定,便全力以赴。他帶著養殖場員工利用閑暇時間刻苦鉆研養殖知識,不放過任何外出培訓與參觀學習的機會,邊學邊干,在實踐中摸索前行。
然而,困難接踵而至。“真是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雷勝儒感慨萬分。
因缺乏養殖經驗,他走了不少彎路。前幾年市場波動劇烈,羊肉價格忽高忽低,雷勝儒辛苦付出卻回報寥寥。2014年到2016年間,基本只能保本,有時甚至虧損。那段時間,他一度想放棄。
喜悅 堅持后有收獲
幸運的是,家人堅定地支持他。父母雖沒有錢,但堅決不同意他賣羊,還四處借錢,陪著他管理養殖場。在父母的支持和妻子的陪伴下,雷勝儒重新振作起來。
他總結前期教訓,決定拓展養殖產業,增添了黑豬和土雞養殖,并在前期圈養的基礎上結合了放養。這一改變成效顯著,放養的畜禽健康狀況大幅提升,肉質鮮美,廣受好評。
隨著事業的發展,擴大規模需要籌措資金,雷勝儒四處奔波爭取項目資金。當商州區楊斜鎮、商州區農業農村局及區畜牧獸醫中心等單位得知他面臨的困境后,及時上門核實,幫助他建起了標準化養殖場。
2018年4月,雷勝儒成立了商州區楊斜鎮勝儒養殖家庭農場,按照“五化”(品種良種化、養殖設施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管理規范化)建設標準,打造健康生態示范家庭農場,實現畜牧業資源綜合利用。
感恩 帶動鄉親增收
家庭農場運營期間,人工不足,雷勝儒想到了村里的閑置勞動力。他將鄉親們招進養殖場務工,既解決就業,又增加收入。“去年務工支出15萬元,今年預計支出20萬元。”雷勝儒在支付務工群眾工資方面,從來不含糊。
在雷勝儒的帶動下,村里及周邊的中老年人有了在家門口掙錢的門路。“雷勝儒這娃可真好,我們年齡大了,以前也沒啥太多的掙錢路子,他把我們招來干活,補貼家里日常花銷,真給村里辦了大好事。”村民趙志文開心地說。
李灣村黨支部書記李滿堂對雷勝儒贊譽有加:“雷勝儒勤勞能干、有想法,肯干敢干,有開拓精神,在村里口碑很好。”
愿景 建設生態農村
雷勝儒建的養殖場設施頗具特色,規范的圈舍,在天氣不佳或需集中管理時,畜禽可回圈舍休息、躲避風雨,保障畜禽良性生長。同時,設置簡易圍欄和標識,合理劃分不同畜禽活動區域,避免相互干擾。
“我們的生態放養基地就是要讓畜禽貼近自然生活,這樣成長的畜禽肉質更鮮美,符合現代人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雷勝儒說。
談及未來規劃,雷勝儒思路清晰:“計劃2024年底建成新的養殖場地,將散養黑豬數量在目前300頭的基礎上增加到1000頭,不斷優化畜禽的種類和數量。持續在流轉的70畝林地上種植牧草、做好130畝耕地大豆玉米復合種植等,力爭綜合收益年產值超260萬元。同時,打算將養殖產業與商州鄉村旅游結合起來,帶動更多村民共同發展。”
如今,獲得“省級示范家庭農場”“高級職業農民”“商洛市十佳農村實用人才”等殊榮的雷勝儒,已成為當地返鄉創業的青年典范。
楊斜鎮黨委書記南衛強表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楊斜鎮將全力支持特色產業、龍頭企業發展,加強溝通對接,積極爭取各類扶持政策,及時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共同繪制產業興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