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有效應對日益復雜的監督執紀工作形勢,商州區紀委監委結合工作實際,主動探索,積極推行和完善“集中辦公+片區單元組協作”工作機制,著力提升監督執紀質效。
集中辦公融合力量
“以前,派駐紀檢監察組在駐在單位各自為戰,人員分散,監督力量難統籌,監督質效不高、重點工作推進難。現在大家同處一個辦公區域,交流討論隨時隨地,信息傳遞實現‘零時差’,監督辦案效率實現了最大化。”這是派駐紀檢監察組集中辦公后大家的工作感受。
今年以來,商州區紀委監委持續優化派駐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積極推進派駐機構集中辦公。區紀委監委調劑324平方米辦公場所,供派駐機構集中辦公使用。辦公場所運行、設施設備配備、人員車輛使用等,均由區紀委監委機關統一保障。在統一陣地的同時,將人事關系、黨組織關系、工資關系全部由委機關統一管理,同步實行工作經費統一預算,福利待遇統一保障,干部關心關愛措施統一實施,學習教育培訓統一組織,不斷增強干部歸屬感、凝聚力。另外,積極出臺《商州區紀委監委集中辦公運行管理暫行辦法》,從信息溝通、調度會商、優勢互補、工作聯動等方面下功夫,切實做到派駐機構隊伍集結,效能集約。
在集中辦公模式下,堅持易地不易責。一方面,各派駐紀檢監察組根據被監督單位工作實際,認真梳理廉政風險點,在被監督單位“三重一大”事項上持續發力,“融入式”指導被監督單位黨組織嚴格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另一方面,該區紀委監委聚焦破解制約監督的實踐難題,充分發揮優勢互補效應和聯動協作效能,健全“片區單元組”協作機制,完善“室組地”工作聯動指導,確保派駐機構充分釋放“集”的優勢。合力承擔全區范圍內的日常監督、專項監督、專項整治等重點任務,有效破解力量分散、監督磨不開情面等難題,不斷推動派駐監督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的轉變。
片區協作高效聯動
“張某某案之所以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取得較大進展,得益于片區聯合監督,合作辦案的機制。”在協作區工作例會上,第三紀檢監察室主任王華說。
在理順集中辦公體系基礎上,該區紀委監委進一步完善派駐機構管理辦法,聚焦主責,積極探索“室組地”深度融合,創新統籌基層監督力量,完善聯動監督辦案機制。
商州區紀委監委將全區18個鎮(街道)、69家區直部門及其所屬單位劃分為6個片區,按照就近整合、區域劃分、便于協作的原則,采取“1名班子成員+1個紀檢監察室+2個派駐紀檢監察組+3個鎮(街道)紀(工)委”的方式,組成“1+1+2+3”協作單元組6個,由區紀委監委班子成員擔任單元組組長,直接領導,統一調度,由紀檢監察室負責面對面、手把手開展業務指導。
各協作單元組聚焦重要監督事項、重點專項治理、重點案件辦理等,采取聯動監督、聯合辦案、片區協作等方式,實行人員統一調配、案件協同辦理和監督共同推進。使監督和辦案力量變“單打獨斗”為“協同作戰”,最大限度凝聚監督辦案力量,形成協作配合、優勢互補、同頻共振的工作合力。
聯動辦案破解難題
“我們收到的問題線索反映問題多,時間跨度長,涉及干部群眾多,我們也想盡快解決,可的確有困難。”時任商州區沙河子紀委書記王超向區紀委監委進行了匯報。
區紀委監委綜合研判舉報情況后,將信訪舉報提級轉第二協作單元組查辦。經協作單元組聯合調查,王某某采取虛開發票的形式套取集體資金用于個人消費使用等違紀問題逐漸浮出水面。2024年7月,王某某受到違法所得予以沒收、留黨察看兩年處分。
針對基層監督辦案力量薄弱和“熟人社會”實際情況,區紀委監委以“片區協作協辦+交叉監督辦案”破解干擾,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對重要問題線索處置、重點案件查辦、關鍵敏感問題處理等進行集體會商、綜合研判,著力提升辦案水平。
片區單元組內根據監督任務輕重、案件疑難復雜程度、辦案力量短缺等情況,針對輕微違紀、案情簡單的案件,鼓勵派駐紀檢組、鎮(街道)紀(工)委獨立辦案,提高實戰水平;針對案情復雜的案件,由單元組堅持優勢互補,協同作戰方式,由單元組組長統籌調配,科學調度,實行單元組人員力量統一調配,信息資源統一共享,調查核實統一組織,共同研判線索細節、案件特點,實行直查直辦,集中突破攻堅,節奏同頻共振,實現攥指成拳、同向發力。針對行業性、系統性、復雜性的重大疑難案件,6個單元組因各自力量有限,組內無法獨立完成時,由委機關主要領導統籌,靈活安排“單元組+單元組”協同配合,共同查辦案件。2024年以來,通過協助聯動,集中攻堅、靶向治理,共查處案件36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