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柞水縣不斷適應經濟結構和經濟關系的發展變化,科學構建基層黨組織體系,構建十類新型基層黨組織,為推進柞水率先突破發展,加快建設陜南經濟強縣,打造關天經濟區最具活力板塊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產業黨組織。在已形成一定規模,在產、供、銷等環節比較緊密的農業產業,依托產業建立黨的組織。同時,根據產業內部分工和黨員數量及分布,在產業鏈上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
行業協會黨組織。引導類行業協會按照就進、方便的原則,把一定范圍內從事種植、養殖、加工、運輸、商貿等行業的會員黨員組織起來,建立黨支部。
經濟合作組織黨組織。把從事農產品產、供、銷服務,規模較大的各種經濟合作組織中業務相近的合作戶黨員組織起來,建立黨的組織。
企業、"兩新組織"黨組織。以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為依托,聯合生產基地和農戶黨員,形成"支部+企業(基地)+黨員"的黨組織設置方式。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組建黨組織,做到承受一個、組建一個,建立一個、鞏固一個。
示范服務基地黨組織。在從業人員相對穩定、技術人員相對集中的示范服務基地建立黨組織,更好地發揮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和發展新產業等作用。
經濟園區黨組織。在鄉鎮、村的農業園區或工業項目聚集區建立黨組織,把園區內從事種植、養殖和加工的黨員組織起來。根據園區內不同行業、項目和規模及黨員人數,分類建立黨組織。
市場黨組織。在規模較大的專業批發市場或農貿市場,由市場管理機構,將市場內固定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黨員組織起來,建立黨的組織。
駐外黨組織。指導外出黨員相對集中的鄉鎮、村,在對出務工黨員集中地建立黨的組織,由鄉鎮、村組織領導或委托黨員務工所在地黨組織領導。
外來流通人員黨組織。在經濟發展較快、外來務工黨員較多的鄉鎮、村(居)建立黨組織,負責接收、管理流動黨員。
聯合建立黨組織。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狀況、村莊規模和村級黨組織管理黨員人數的變化, 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黨員群眾的意愿,突破地域和行業界限,通過村村聯合、村企聯合、村居聯合等方式,建立聯合黨組織,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