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朱鴻雁 石從剛 譚顯根 陳風軍)日前,鎮安縣6名私營企業老總捐助1.1萬元,向11名貧困老黨員送去了慰問金,向31名黨員送去了價值近5000元的紀念品。這是鎮安縣工商界人士致富思源,回饋社會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鎮安縣以工商聯工作為抓手,以非公經濟發展為目標,堅持“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開、發展上放手”的方針,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調控協調、部門全力支持、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使非公有制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已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鎮安縣以解放思想為平臺,積極動員和帶領全縣廣大群眾投身全民創業和非公經濟發展實踐中來。縣上在項目建設、市場準入等方面一視同仁,在財稅政策上予以優惠,在信用擔保融資等方面給予傾斜,在工作措施上全面推動。大力宣傳黨和政府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以及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重大意義和戰略目標,宣傳具有示范作用的個體戶和私營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為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從科技、人才、信息、信用、中介等方面,進一步健全完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服務體系。積極采取措施,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深入推進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大力倡導全民創業、家庭創業、自主創業,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大力落實相關政策,營造親商興商安商富商環境,切實為非公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到目前,已建成聚秀山莊、金源酒店等中高檔住宿餐飲服務企業和家福樂、客都等現代商貿流通企業,發展農家樂185戶,發展私營企業400家、個體工商戶9180戶。2010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9.2%,成為全縣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截至2011年6月底,新增私營企業39戶、個體戶604戶。
丹心向著黨舉旗為民謀
近年來,鎮安縣通過多種形式認真組織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搞好政治理論學習,引導他們把自身企業發展同全縣中心任務結合起來,努力構建和諧企業,為全縣經濟跨越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開展“雙思”教育,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對社會貢獻大,發展前景好,自身實力強,遵紀守法講誠信的部分個人會員、企業會員作為重點宣傳對象。對表現出色社會影響力大的會員,推薦考察為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被相關部門聘請為執法、執紀監督員、監察員。重視發揮會員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作用,幫助他們圍繞全縣工作大局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搞調查研究,撰寫議案、提案,通過人代會、政協會等途徑積極參政議政,提高他們參政議政的意識、能力和水平。據統計,2007年-2010年縣工商聯會員中的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提交議案和提案89份,經審查大部分被立案,問題得到了解決;參加有關部門召開的評議會、座談會、視察調研等活動28次,收到調研報告、意見建議48份、226條。他們還在非公企業的235名黨員中深入開展“一個支部一面旗、一個黨員一顆星”活動,黨員向企業提出合理化建議235個,開展技術革新項目39個,做好事實事242件,完成急難險重任務69件。
致富思源泉惠民溢光彩
鎮安縣廣泛團結縣內外工商經濟界人士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開展“致富思源、富而思進”、“誠實守信”、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引導會員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再就業工程、光彩事業、慈善事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尤其是今年縣委號召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中實施“感恩行動”,為鎮安富民強縣、突破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鎮安縣結合不同時期的形勢和重大事件,廣泛倡議,使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自覺履行社會責任。2008年廣大會員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為汶川大地震災區人民募捐者1375人,募捐現金57萬余元。2009年,西安市鎮安創業者協會組織會員捐款11.2萬元,用于解決修繕茅坪回族鎮陽山觀、西口回族鎮三個清真寺資金短缺的問題。2010年,會員企業慷慨解囊資助貧困學生78名,捐資15.8萬元。去年以來,陜西龍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支持西口回族鎮程家川民族和諧小區建設,為嶺溝村村民活動室建設捐贈水泥30噸,為嶺溝貢米產業發展投資4萬元,并承諾三年內扶持投入不少于5萬元。民營企業家吳仕民、何昌智、鄧遠輝、張吉友、王波向米糧鎮東山村捐款5萬多元修筑通村公路。今年3月縣政協委員中的工商界委員向患白血病的石小雨捐款3萬元。年過七旬的工商聯副主席江近仁十幾年如一日為鎮安貧困大學生奔走呼號募捐資金,企業家徐榮娥、劉全昌、王小锳、楊長江、張杰、張世德、李德成、程祥富、彭文貴、靳厚政、王宇朗、紀大銀、曹相文、吳相芝、張雙金、蔡家能、張青文等人積極響應,他們的義舉深得栗鄉人民的愛戴。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7年以來,全縣工商聯會員及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共向全縣各類學校捐資69萬余元,幫扶資助失學、貧困學生527名,新增就業崗位510多個,安置下崗職工71名,抗洪救災、扶貧幫困、撫養孤寡、建橋修路、支持慈善、公益事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1674.8萬元,為新農村建設投資4225萬元,有效推動了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和贊譽。
編后:非公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國人有目共睹,黨和國家一直強調要重視并支持非公經濟發展,但在現實中,非公經濟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譬如融資難、市場準入受限制、政治上缺少關懷等。因此,促非公經濟發展,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希望社會各界都能在政治上關心、政策上支持非公經濟人士,使非公經濟能得到更好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