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趙永利) 商州財政"三農"投入由2006年的1.7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5.7億元,年均增長36.4%,財政惠普商州農村的腳步明顯加快。
農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長。2010年,該區各類惠農補貼支出達2200余萬元,全區43萬農民,人均可獲現金補貼收入50余元。補貼標準不斷提高,品種和范圍不斷擴大。創新建立農民補貼動態調整機制,補貼數據實現網絡傳輸、實時更新,確保發放公開、透明。農機具購置補貼覆蓋所有農業機械,種植業現代化程度不斷提升。農民利益得到切實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
農業生產設施顯著改善。近年來,該區投入2000多萬元支持10多座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010年,納入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當年投入1500余萬元用于小農水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成效顯著。5年來,支持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萬余畝,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5萬余畝,增加扶持產業化經營項目10多個,建設優質高效種植基地3000多畝。"一事一議"項目涵蓋村組道路、人畜飲水、河堤治理等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達1250萬元,15萬人獲益。
農村社會事業迅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各項目標全面實現,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兒童入學率達95%以上,經費保障標準不斷提高。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逐步完善,農村營養早餐工程不斷深化。新農合制度日臻成熟,財政補助標準由初期的人均補助20元提高到120元。公共衛生投入持續加大,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新農保政策運行平穩,參保率達98%,全區5萬群眾喜領養老金。農村低保制度扎實開展,保障標準逐年提高,百姓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商州區財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推動農村公益事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統籌城鄉發展是財政未來"三農"投入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