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創新科學發展理念加快現代林業發展綜述
本網訊 (鞏文超 周文治 王 毅)2009年12月,“丹鳳丹江國家濕地公園”項目順利通過國家級專家機構評審,得到國家林業局批準實施。該項目涉及丹江及支流老君河、資峪河、武關河、銀花河的灘涂及魚嶺、龍潭、苗溝三水庫的生態治理和綜合開發。將是林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綜合效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2010年12月17日,丹鳳縣林業局機關大院處處洋溢著一片喜慶氣氛。在丹鳳林業發展史上具有著化時代意義的林權管理信息服務中心正式掛牌運營,面向廣大林農開展林權變更登記、林權流轉交易、森林資源評估、林權抵押貸款和林權儲備等“一攬子”服務,標志著該縣現代林業發展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
而今,站在“十二五”新的發展起點上,丹鳳林業人更加顯得意氣風發。近年來,丹鳳林業工作圍繞“生態立縣”戰略,兼顧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以“身邊增綠、農民增收”為根本目標,以實施優果提質產業開發、林業重點項目和重點區域綠化等“三大工程”為載體,突出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權制度改革力度,強化班子和隊伍建設,推進該縣林業工作步入科學發展的快車道。
用責任和良知把大地染綠,努力建設綠色家園
“年年栽樹不見樹,年年造林不見林”。這句昔日頗為流行的諷喻性的詞條,而今正被丹鳳林業人徹底地唾棄。把山當地管,把樹當莊稼種,開始成為了一種新的造林綠化工作的理念。
植樹造林是林業工作的“第一要務”,而支撐他的是責任和良知。對于這一惠及子孫后代的工作,近年來,丹鳳林業人提出了一個“身邊增綠”口號。這個看似拙笨的提法正詮釋著一種務實的內涵。用他們的話講,如果人人都從身邊的栽一棵樹,扶扶苗、澆澆水等點滴做起,何愁大地不會一天天被染綠呢!
近年來圍繞“身邊增綠”目標,該縣以新農村示范村、城周、高速路、鐵路、312國道沿線綠化為重點,大力實施重點區域綠化工程。扎實開展省級綠化模范縣創建活動,力爭通過1至2年努力,實現創建目標,全力打造綠色丹鳳、生態丹鳳。依托天保工程、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工程、丹江濕地保護植被恢復項目、長江上游水土保持項目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對高速路、鐵路、312國道沿線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采用工程措施,選擇速生綠化樹種,實施大苗栽植,建設棣花至縣城綠色長廊。加快縣城周圍的鳳冠山、丹江漂流段綠化美化步伐,呈現“綠色圍城”景觀,彰顯丹鳳旅游業的生態特色。在新農村示范村的綠化和產業基地建設工作中,為了不誤農時節令,林業部門按照高質量、高標準的要求,于年前派技術干部深入各示范村做好了規劃設計,及時調撥苗木,確保春季造林首戰必勝。對于重點部位的綠化工作,一改過去搞群眾混戰“勞民傷財”的教訓,采取專業隊施工的辦法,確保栽一棵活一棵。群眾的任務放在與自己利益關聯的四旁植樹上和荒山造林上。
用科技和智慧讓樹木“披金戴銀”,培育促農增收產業
林果業是丹鳳農民的傳統增收產業,但始終存在著產業鏈條過短,群眾“吃老本”的問題。新的一屆林業局班子把推進林業產業化發展,使林果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鐵桿產業”,當做振興丹鳳林業的“破冰之舉”。
該縣大力實施“優果提質”工程,確保漫山遍野都是“搖錢樹”。第一突破點是立足于擴大規模提效益,重振丹鳳核桃雄風。緊緊抓住退耕還林后續產業項目實施的大好機遇,充分發揮丹鳳核桃產業的區位優勢和品牌優勢,促使核桃產業迅速上檔升級。堅持一手抓新建園栽植良種,一手抓老園子嫁接改良。按照規模和效益并重的原則,因地制宜做好規劃。做到一個流域發展1-2個品種,一園1個品種。川塬地調整結構高標準建園,坡耕地綜合治理果糧間作,退耕還林地鞏固成果見縫插針。采取抓點示范的方法,在全縣新建竹林關鎮雷家洞至桃峰、北趙川鄉棗園、商鎮沙溝河、桃園、龍駒冠山、庾嶺鎮太白等9個1000畝核桃良種基地建設,及棣花鎮鞏家灣、商鎮沙溝河、麻池、王塬、月日鄉保倉、花瓶子鄉石門、土門鎮高峪、竹林關鎮茶房埡等11個500畝及16個300目良種核桃基地建設。重點給集中連片的建園地塊有縣上提供良種苗,面上的建園和四旁栽植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自籌資金購買種苗。林業部門還專門抽調技術力量,深入棣花、龍駒、雙槽、留仙坪等鄉鎮,手把手知道群眾做好老樹嫁接改良工作及良種繁育和綜合科管。第二個突破點是推進科管,延伸產業鏈條,擦亮“山茱萸名鄉”金字招牌。依托山茱萸良種基地建設等項目,新辟山茱萸良種基地建設1000畝。在毛里崗、寺坪等主產地,堅持“優果、提質、增效”的工作思路,廣泛開展技術培訓,發放科管工具,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兼顧抓好板栗產業和其他傳統果業。據統計,今年以來完成經濟林基地建設5.4萬畝,其中核桃建園3.6萬畝,全縣核桃累計達到31.1萬畝。完成山茱萸建園3000多畝,板栗建園2100多畝,板栗嫁接改良1.1萬畝,其它經濟林建園3200畝。在流嶺、商山等兩個國有林場建立良種核桃苗100畝,年可產良種核桃苗木150萬余株,建起良種核桃采穗圃200畝。
用創新精神推進林權改革,譜寫現代林業發展新篇章
丹鳳縣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始終走在全省的前列,也成為近年來丹鳳農村改革發展中的一新亮點。縣上獲得了全省林改工作先進縣的殊榮。
該縣在完成上級“規定動作”的同時,創造性開展工作,積極做好各項配套改革工作。探索建立林業產權制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規范林地林木流轉。完善財政貼息政策、健全林權抵押貸款制度、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加大林業信貸投放,開發林業信貸產品,拓寬林業融資渠道。開展森林分類經營,建立生產要素市場,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加速促進各生產要素向林業聚集,激發林業發展的內在活力。制定出臺了配套改革《實施方案》及森林資源評估、流轉管理試行辦法等配套改革文件。真正做到“還權于民、還利于民”。為了推進改革實質性進展,縣林業局組織人力到福建永安,浙江慶元,安康寧陜,河南西峽、淅川、靈寶、內鄉等林改先進地區學習取經,結合丹鳳實際,建起了全市第一家林權管理信息服務中心。建立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產業專業協會30多個,以逐步實現森林經營和產業發展的規模化、集約化。
用制度和紀律捍衛生態屏障,確保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如何確保森林資源安全,是林業工作難中之難的課題,也被列入做好林業工作的“底線”。具有說服力的是,近三年來,丹鳳縣沒有出現一起大的毀林案件,沒有發生一起有災情級別的火災。而他們的“秘訣”就是:始終做到警鐘長鳴,科技手段行政措施并舉,完善各項預防管護制度。
縣林業部門堅持守土有責,突出重點部位和時段,建立“一管三防”工作機制。一是嚴格依法管好森林資源。嚴把林地征占用審核審批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關口,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和苗木采挖管理,規范木材運輸、加工和經營秩序。建立林區資源狀況季度分析、通報制度,啟動責任追究。二是認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大宣傳力度,落實防火責任制,搞好火源監測,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提升綜合防控能力,把防火規定宣傳到位、責任明確到位、措施落實到位,確保全年不發生大的森林火災。三是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預測預報和檢驗檢疫,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努力將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四是堅持開展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專項行動。發揮森林公安、林政執法隊伍的作用,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堅決查處違法采伐、非法狩獵、亂采濫挖、亂占林地、亂拉濫運、亂收濫購等違法犯罪案件,保護森林資源安全,維護林區社會穩定。對于春節過后非法加工、非法收購販運等活動高發期,林業人犧牲節假日,堅持值班巡查,開展專項整治。
用科學管理理念武裝班子和隊伍,重樹丹鳳林業新形象
熟知丹鳳情況的人都知道,多年來,丹鳳林業始終是個敏感的話題。丹鳳民間有“滑鐵盧”之謂。如何重樹丹鳳林業人的新形象,敢做新時期創優爭先的排頭兵?而今已成為丹鳳林業人面臨的一張新的“答卷”,也成為新一屆林業局班子接受社會公眾檢閱的一次痛苦的“修煉”過程。他們的承諾正在變為現實。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局黨組有一個“7545”創優爭先主題實踐活動,即圍繞黨員干部思想更加進步、工作作風更加務實、落實工作更加高效、組織紀律更加嚴明、依法行政更加規范、機關風氣更加清正、林業發展更加快速等“七個更加”的近期目標和“科學執政、干事創業、團結和諧、依法行政、清正廉潔”等五個遠期目標,突出以人為本,通過開展多種豐富多樣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使廣大林業干部職工牢固樹立全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清廉意識等“四種意識”,大力弘揚愛崗敬業精神、樂于奉獻精神、淡泊名利精神、拼搏進取精神和艱苦奮斗精神等“五種精神”。
為確保這一活動不流于形式,局里修訂完善了干部管理制度,建立上班簽名登記制、干部職工去向登記公示制、記民情日記、服務承諾等行之有效的制度。針對林業系統公務員隊伍、執法隊伍和專業技術干部隊伍的實際,結合崗位特點分類施教。在全體黨員干部中開展“講學習、樹正氣、比奉獻”主題實踐活動。大力倡導“每日一讀”、“每年讀一本好書”活動,建立季考制度,定期將每個黨員干部的工作實績進行公示,比貢獻大小,建立“以實績論英雄”的用人導向。在林政執法隊伍中圍繞“忠誠、公正、清廉、文明”的基本要求,通過查執法程序、比工作作風、看執法行為等,著力解決林政執法隊伍中執法不規范、執法不嚴、執法不公、執法不文明甚至違法亂紀等五個方面突出問題。在專業技術人員中開展“比業務、比服務、比實績”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積極投身核桃、山茱萸等林果產業建設,做大做強全縣核桃、山茱萸等特色產業,加快縣域經濟快速發展。開展調研論文征集評選活動,21名干部參加了調研,共征集論文24篇。
局里還突出對容易出問題“高危敏感”等重點環節、部位,劃定“紅線”,施于“綜合療法”。堅持“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方針,開展林政執法法律法規培訓,邀請市中院、市森林公安局、縣糾風辦等執法執紀經驗豐富的同志進行林業法律法規和廉政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干部職工學法用法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對局機關和下屬單位定期進行財務內審,堅決禁止私設小金庫等違反財經紀律現象發生。同時,對局機關和下屬單位負有人、財、物管理責任的關鍵崗位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警示提醒、誡勉督導、責令糾錯三項制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堅持每季度召開林區森林資源形勢分析會,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確保森林資源安全和干部政治生命安全“雙保險”。切實加強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保護等林業重點工程資金監督和項目管理,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建設監理制和工程建設合同制,對林業重點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單獨核算”。嚴格控制各項開支標準,防止鋪張浪費,努力發揮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加強制度建設,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對重大事項實行集體領導、會議研究,實行重大事項調查研究和集體決策制度,重大決策專家咨詢制度、公示制度、公開征求意見制度、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
讓青山作證。細微處見精神,也見證一種觸及深處的變革。而今,在丹鳳林業局,實行軍事化管理就是局機關的一個顯著變化,機關干部每天第一個功課是集體做操。而廣大的林區,濫砍亂伐、亂拉亂運等事件幾乎絕跡。林業干部的一言一行,機關的一物一事,丹水鳳山的一草一木,都在印證著發生在丹鳳林業人的這場靜悄悄地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