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雷超峰)《商州:二十問直擊民生》見諸報端后,商州區委書記朱崇和成了"民生書記"。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全區各級干部為群眾辦實事4萬多件,極大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時至今日,這位"民生書記"始終以改善民生為動力,撲下身子察民情,深入基層解民憂,掀起了一股民生熱潮。
這不,從20日到27日的這8天時間里,5件事彰顯出了他濃濃的民生情懷。
他為農戶新居封頂
12月20日,板橋鎮新農村建設工地一派繁忙,熱火朝天。聽說這個新村要封頂,朱崇和在辦公室一刻也呆不住了。隨即,他與人大、政府、政協領導一起翻越黃沙嶺,來到了新村建設工地。
板橋新村總投資4000萬元,由區政協一套班子聯系包抓。自6月11日開工建設以來,施工單位和干部群眾一起戰酷暑斗嚴寒,工程建設緊鑼密鼓,在全區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表率作用。據介紹,這個村統一設計為徽派建筑風格,戶型結構為三間兩層半,戶均占地面積160平方米,安置109戶群眾。該工程將新街道擴延500米,修建休閑文化廣場,安裝體育健身器材,不斷提升群眾的生活質量。
下車后,朱崇和和其他領導快步來到工地,爬上農戶屋頂,和群眾一起為新居封頂添上最后一锨混凝土。
他為九旬老太穿上新棉衣
12月21日,正值省計生委領導來商檢查驗收全區創建省級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區活動。下午3點多,朱崇和抽出2個小時,深入沙河子鎮看望高壽老人,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
沙河子村90歲高齡的陳寧老人,生活困難。得知她家四代7口人,擠在4間土房里,朱崇和便征求老人的意見,想方設法讓老人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于是,他便在位于山頂的農家小院召開了書記辦公會,讓隨同的民政局、人社局、沙河子鎮政府等單位負責人拿出具體解決辦法。經協調,給老人出資1萬元蓋1間房,將低保由原來的B類提高到A類,再加上高齡老人保健費和養老金,老人的基本生活就能夠得到保障。臨走時,他把米面油和500元錢遞給老人,并親手給老人穿上棉衣,讓她溫暖過冬。
他為喬遷新居的農戶貼上火紅對聯
12月23日,楊峪河鎮下趙塬新村廣場,鑼鼓喧天,秧歌舞動,爆竹聲聲,138戶群眾像過大年一樣個個臉上笑開了花,正式搬遷入住新村。
據了解,新村建成3個以"花卉農居"為主體的農家樂集群,帶動全鎮觀光旅游、集貿物流、餐飲服務等產業蓬勃發展。作為全省生態示范村和全省村級示范文化活動室,這里呈現出了基礎設施現代化、生活條件城市化、居住環境生態化、農民生活小康化的新景象。
簡單的喬遷儀式后,他便深入農戶體驗新居。"喬遷和諧新農村農村氣象新,構建幸福大家庭家庭乾坤大。"朱崇和均勻涂抹完漿糊后,親手貼上這寓意著和諧吉祥的大紅對聯。并對身邊的村支書張志成說,新氣象,大乾坤,你要把下趙塬這個大家給群眾建設的更加美麗,建成商州南大門的一張亮麗名片。
雪后他第一個出現在拆遷戶家里
12月24日凌晨,商洛7縣區普降雨雪,紛紛揚揚的雪花給田野、房舍、園林、花木穿上了一件潔白靚麗的衣裳,到處一片銀裝素裹。
雪后,朱崇和首先想到的是困難群眾的過冬問題。當天,區委書記朱崇和冒雪深入大趙峪辦事處王巷村,慰問高速公路建設拆遷群眾。"區委、區政府非常牽掛高速公路建設拆遷戶群眾的越冬問題,感謝你們舍小家為大家。"在牛建康、童建民等拆遷戶臨租住房內,他逐一查看群眾居住、征遷補償費、安置過渡費兌付情況,要求區征遷辦和辦事處一定要做好拆遷群眾的越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