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今年以來,山陽縣緊緊抓住國家實施“十二五” 開局年機遇,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扎實辦好以農村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公益性文化、人口安飲水等民生八大工程建設。全年計劃投資3.35億元,實施民生八大工程基本建設類項目180個,已開工152個,完成投資4500萬元,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
山陽縣南寬坪鎮萬佛山村、裙子溝、漫川關鎮猛柱山村和西泉鄉茶壺嶺4個高寒邊遠山區村,修通這4條通村公路,需要近4000萬的資金,該縣從前年開始動工修建,于今年元月份建成通車,解決了當地群眾4200多人的出行難題,結束山陽縣至今行政村不通公路的歷史,為“十二五”良好開局奠定了基礎。
2011年,山陽縣將實施以水、路、沼氣、基本口糧田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89個,投資15045萬元,著力解決43個村的群眾安全飲水問題;新修縣鄉路2條85公里,水毀道路1條26公里;新修縣鄉油路2條共85公里;改造道路309.8公里,橋梁6座,1109延米;新建口糧田5100畝,改造提高口糧田11100畝,田間設施配套4100套,土壤改良培肥地力6700畝,全縣新建沼氣500口戶,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山陽縣是一個人口大縣,全縣44萬人,為了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該縣今年將投資4500萬元,對原來縣醫院進行整體遷址,新建占地50畝現代化綜合性二甲級醫院,投資405萬元,新建農村醫療室用房20280平方米,加快高壩、十里、長溝等水毀醫院鄉鎮新建工程,全力更新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滿足群眾看病需求。同時,投資4109萬元,實施民生教育工程項目45個,重點發展職業教育、實施校安全工程、生活設施改造、衛生校園、特殊考試及災后重建設工程;投資498萬元,完成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面積3320平方米和區域性敬老院建筑面積3320平方米;住房保障工程項目3個,投資8312萬元,大力發展廉租住房、農民安居工程、移民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89個,投資15045萬元,大力實施農村水、路、沼氣、基本口糧田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公益性文化體育設施、社區服務體系工程項目建設,建設一批高標準的農村公益文化設,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27歲的童榜主家住山陽縣牛耳川鎮西溝村的半山坡上,去年“7.17”暴雨泥石流將他們家房屋吞噬,屋內家具盡毀,當時全家人幾乎陷入了絕境,與此同時,相鄰的段宗濤等9戶家庭和他們的處境如出一轍。7月底,當地政府和村上積極籌措,在耳川鎮西溝村給他們10戶協調了一塊連片地,實行集中安置,2011年春節期間,他們共同點燃鞭炮,10戶災區群眾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房。“那一天,我們特別激動,縣上領導也趕來為我們慶賀,并親自給我們掛起燈籠、貼上對聯,還和我們包餃子、拉家常,共慶喬遷之喜”。童榜主和在場的人回味起那一幕興奮不已,心里覺得暖融融的。截至目前,山陽縣共有4985戶倒房群眾搬入新居,占所有倒房群眾5211戶的96%。
為切實加強民生工程建設,該縣建立健全了組織領導,資金投入,項目管理,工程監督,目標考核等機制,搶抓國家突出保障改善民生政策和我省支持陜南突破發展等重大機遇,堅持發改、財政、項目主管部門三條線運作,積極與上級部門進行銜接,落實項目建設條件,爭取更多的中省市資金支持。嚴格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將項目進展、資金使用、完成時限等定期向社會和群眾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和新聞媒體監督。將民生工程明確項目責任主體,細化項目建設實施方案,全力保目標任務、保資金投入、保施工環境、保建設成效。縣政府繼續實行領導聯系民生八大工程包抓責任制,加大對各相關部門實施民生八大工程建設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力度。實行月檢查、月通報、季匯報的工作機制,全力推動民生工程建設。(徐世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