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蔣立勇 譚顯根) 五月的鎮安,群山吐翠,萬木蔥籠。產業園里散發出淡淡清香,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處處涌動著“抓黨建,促發展,帶民富”的建設熱潮。
近年來,鎮安縣以“樹旗創星富栗鄉”為載體,努力在“樹”和“創”上下工夫,在“富民”與“和諧”上見成效,使創先爭優活動在栗鄉大地遍地開花、百花齊放。
樹旗幟增強堡壘
他們堅持以能力建設為重點,以班子建設為核心,以經濟建設為主戰場,按照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五個好”要求,分類指導,扎實開展樹旗幟黨委、標桿支部創建活動。
實行縣級黨員領導聯系鄉鎮和部門包抓示范點、鄉鎮及部門黨員干部聯系黨支部包培紅星黨員的工作機制,全縣35名縣級黨員領導共聯系25個鄉鎮35個部門,包抓70個示范點;300名鄉鎮及部門黨員干部共聯系300個黨支部,落實包培600名紅星黨員。
在縣直部門,廣泛開展以部門聯村共建新農村、黨員干部聯農戶共建小康示范戶為主要內容的“雙聯雙建”活動,全縣建立“一對一”、“多對一”幫扶對子186個。縣上整合信訪資源,創新工作機制,建起全省首家“一廳式”辦公解決信訪問題的信訪大廳,黨員干部亮明身份,接待群眾來訪80余人次,有效地解決了信訪問題,西安、咸陽等市縣區先后前來參觀考察;縣水利局、扶貧局、發改局圍繞西口鎮程家川民族和諧示范小區建設,抽調黨員干部蹲點駐守建設工地,落實項目、落實資金,組織發動群眾新修河堤4000多米,改造農田2200畝,建設板栗園1200畝,發展規模養羊20戶2000多只。
在農村黨組織中持續開展“三分一統促晉檔”活動,對全縣鄉(鎮)、村、組、戶實行分片規劃、分類指導、分層幫扶、統籌城鄉發展,全縣一類村達24個,二類村達79個,三類村達90個,四類村減少到11個。達仁鎮黨委以“民生黨建”為載體,采取干部貼身“幫富”、強化培訓“助富”、典型示范“帶富”等形式,帶領全鎮群眾打造茶葉、蠶桑和板栗三大產業,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在國有企業和“兩新”組織中開展“一個支部一面旗,一名黨員一顆星”活動,促進國有企業和“兩新”組織健康發展。陜西紅旗民爆集團鎮安分公司黨支部組織黨員以“安全生產上水平、科學發展增效益、企業員工得實惠”為載體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黨員為企業生產經營提合理化建議25條,革新技術2項,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500萬元。
截至目前,全縣已培養“四好”班子20個、樹立旗幟黨委10個、標桿黨支部50個。
創紅星發揮作用
縣委以帶頭學習提高、帶頭爭創佳績、帶頭服務群眾、帶頭遵紀守法、帶頭弘揚正氣“五帶頭”為基本要求,在全縣農村黨員中創新推行了以量化積分、評星掛牌為主要內容的黨員積分評星管理制度,為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搭建了有效平臺,此項制度已在全市推廣。
在爭創紅星黨員活動中,縣委從各條戰線上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中,評選出10名“創先爭優紅星黨員標兵”,組成報告團在全縣巡回作報告,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學有標桿、趕有方向。米糧鎮樹坪村紅星黨員楊保林承諾為東山100多戶村民新修通組公路,三年多來,他舍小家為大家,吃住在山洞,帶領村民鑿巖開山修路的“愚公移山”精神,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陜西電視臺《朝陽行動》欄目組和省扶貧辦給予大力支持,募集修路資金190多萬元,全長7.5公里的東山公路全線修通。黃家灣鄉太白廟村25名黨員,帶領全村群眾發展食用菌60萬袋,新建板栗園1500畝,栽種魔芋1000畝,形成了黨員爭積分、當紅星、爭優秀,村民比技術、比勤勞、比致富,支部創業績、爭晉檔、創先進的良好局面。特別是在去年“7·17”、“7·23”特大暴雨災害中,黨員領導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廣大黨員舍生忘死、奮力搶險,積極開展災后重建,涌現出縣電力局、大坪鎮紅旗村、靈龍鄉張忠學、交通局賈定安、大坪鎮劉應朝等一批抗洪救災創先爭優先進典型。
2010年,全縣共評選五星級黨員1000余名,培養紅星黨員示范戶300多戶;5000多名有能力的農村黨員共為群眾解決熱難點問題846個,為群眾辦實事好事8916件。
富栗鄉促進和諧
該縣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起,進一步建立健全愛民、為民、惠民、便民的服務體制機制,使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過程成為為民解難、為民謀利、為民造福的過程,打造群眾滿意的創先爭優工程。
全面推行公開承諾制。全縣各級黨組織和有能力黨員為民承諾辦實事11609件,通過兌現承諾,黨員主動聯系群眾,和諧了黨員群眾的關系,提高了黨員在群眾中的威信。
創新黨員基地教育。在永樂鎮碾子灣建立創先爭優承諾踐諾教育基地,在柴坪鎮安坪村建立創先爭優黨員群眾產業富民教育基地,在米糧鎮樹坪村建立創先爭優艱苦創業教育基地,通過創新基地教育,帶動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實踐勇創一流的拼搏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埋頭苦干的敬業精神,使黨員干部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錘煉黨性、轉變作風,提升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建立健全為民服務體系。在鄉鎮、村(社區)、村民小組、黨員中建立便民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便民服務點、便民服務聯絡員等四級便民服務網絡,確定鄉鎮代理中心工作人員、村代理員、自然村代辦員606名;在黨員中心戶、示范戶、村醫、獸醫、農產品經銷大戶中先后組建為民服務代理志愿者隊伍304支,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便利服務。同時,縣委針對農村弱勢群體的生活困難問題,鼓勵各行業有特長黨員立足本職、為民服務,已成立黨員便民理發室25個,并逐步改善村級便民服務室的其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