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呂麗霞) 丹鳳縣鞏家灣村黨員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昔日的窮鄉僻壤,如今變成社會主義新農村。
鞏家灣村是烈士鞏德芳的故鄉。如今,在烈士當年戰斗過的地方,有一群共產黨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烈士故鄉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鞏家灣村位于312國道沿線,交通便利,一下車便看到一派現代農村的新氣象。那整齊的田地,鱗次櫛比的樓房,村后的山坡上布滿了整齊的梯田,還有那滿山遍野的良種核桃園生長得蓬勃茂盛,仿佛預示著豐收的好年景。見到記者前來采訪,支書賈馬存高興得不得了。他帶我們看了村里正在建設的溫室雞棚。這是丹鳳縣政府幫助投資150萬元建設的一個現代化養殖企業,預計雞存欄可達8萬只,計劃一個月建成。目前他們正一方面搞建設,一方面聯系雞苗,過不了多久就可以投入運營了。到那時,不僅能為村里帶來豐厚的收入,還可以解決幾十個當地群眾的就業問題。
賈馬存介紹,村里的群眾主要靠出門打工賺錢,村支部班子就考慮,靠出門打工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年齡大了沒勞力的還是要回到村中生活,于是村上決定引進些產業,讓群眾不出門也能掙到錢。于是他們就結合本村實際,跑縣上相關部門,到其他村學習,經過多方聯系,幫群眾調回來核桃樹苗,鼓勵群眾發展核桃產業,幫助群眾跑貸款,發展養殖產業,如今又為村上引回了大型的現代化養殖企業,今后他們還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計劃,帶領群眾建設美麗的、富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村支部的一系列措施,給群眾的生活帶來了極大變化,村里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村容村貌整潔。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大部分群眾家里都蓋起了新樓房,房子裝修一新,用上了現代化家電和高檔的家具。生活條件的改善,使群眾的致富信心更足。
賈馬存說,鞏德芳是當年陜南游擊隊主要領導人,在中原突圍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民族解放壯烈犧牲。作為烈士的故鄉的子孫后代,作為一名黨員,我們更應該時刻牢記和學習烈士的革命精神,繼承先烈的遺志,為村里的群眾多辦實事、辦好事。
如今的鞏家灣村已經形成了以勞務輸出、生態養殖、良種核桃等產業為主的產業發展格局,村民的人均純收入也增加到了去年的4600元。如今,規劃中的商丹循環工業園區也已經延伸到了鞏家灣,陜西堯柏龍橋水泥有限公司也在鞏家灣動工建設分廠。展望著美好的未來,村支部一班子人更加充滿信心。今后他們還要繼續擴大核桃種植規模,同時發展大棚菜、中藥材等產業,增加群眾收入,讓群眾過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