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駱昭君) 創建美麗鄉村不僅是各鄉村追求的目標,也是該縣的向往和認知。近年來,柞水縣認真貫徹省、市精神,把城鄉統籌、破解“三農”問題放在了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了改善各村村容村貌,打造新時代農村新形象,該縣積極在全縣掀起創建美麗鄉村的熱潮。
美麗鄉村呈現的不僅是一種面貌的改善,更是一種文化力量的聚合,一種文化品味的彰顯。柞水縣以這項活動開展為契機,引領各村的鄉風文明創建。
——讓鄉風文明主導新農村。一直以來,大部分人都認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富裕是一個鄉村發展文明的表現,于是在實際工作中,重經濟輕文化,重硬件輕軟件。針對這種現象,柞水縣緊緊抓住二十字方針要求,將鄉風文明提到一個重要高度給予關注。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推進各村鄉風文明建設,讓鄉風文明站位于新農村并借勢推進,加大新農村軟環境建設力度,加強對農民思想道德素質、文明程度的培訓,高調唱響新農村。
2011年以來,在便民設施上,該縣整合資金,鞏固提高了紅巖寺鎮本地灣村等7個新農村的村委會建設,健全配套了相應的服務設施。農民建身工程已列入新農村建設規劃,目前正在積極組織實施;文化設施上,該縣為7個新農村配備書柜15個、光碟120盤、報架9個、圖書1.6萬余冊,農家書屋在新農村實現了全覆蓋,在各村安裝“村村通”衛星設施,豐富農民精神生活;在民生設施上,健全了各村衛生室建設,配備衛生員,銀碗村、中坪村敬老院已經建成,其它各村正在組織實施,從而解決部門村民養老難題。
——讓城市文化導入新農村。城鄉統籌、以城帶鄉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根本途徑。該縣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一直堅持這個理念。通過縣城的發展帶動各村面貌的改善。鼓勵、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到城市就業,為農民市民化創造條件,為農民回鄉創業和吸收城市先進文化搭建橋梁。加快發展要素、文化資源向農村流動,把城市文明導入農村,促進農村的文化發展和文明程度提升,引導社會關注支持新農村建設、共建共享新農村成果。
——讓美麗鄉村演繹新農村。“生產美、生活美、環境美、人文美”,是新時期美麗鄉村的標準。該縣積極采取措施,通過改善村莊環境,清潔村莊衛生打造新時期新農村。先后組織群眾清理農村廢廁所、灶房、材房、墻體、圈舍等影響村容整潔所涉及300余戶500余處,積極實施道路硬化和環境美化工程,民居涂白153戶423間,院落硬化130戶7720㎡,入戶路硬化50條,改廁改圈89戶,花壇修建43戶。5個公廁和3處垃圾小型填埋場正在設計,力爭打造村容整潔、環境宜人的美麗新農村。
鄉風文明猶如一個支點,撬動著越來越多的新農村向著富裕文明的方向邁進。柞水縣在以后的工作中,將緊緊圍繞這個支點,立足實際,創新工作,爭取新農村工作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