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王志鋒 趙有良)大暑過后,洛南縣石坡鎮新華村的千畝核桃園一片青蔥,半數以上的株數掛滿了密匝匝的青果,這是該村投資38萬元建起的良種核桃示范園,也是村支書雷鳴帶領群眾建成的一項富民產業。
2008年8月,原柏峪寺鄉干部雷鳴被選聘到新華村任黨支部書記。上任之初,他組織干部到外地參觀學習,很快確立了發展特色產業的思路。為了加快產業發展,該村以黨員產業大戶為骨干,成立了核桃、烤煙專業合作社,依托合作社組織村民發展主導產業。當年帶領189戶村民,栽植核桃2.55萬株,一舉建起了1035畝良種核桃示范園。他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引進科大6號大豆品種,在3個組試種了100畝,采取“向專業戶集中,向坡塬地發展”,新發展優質烤煙350畝,去年38戶煙農戶均收入2.8萬元。為了增強黨組織的親和力,2009年,他們以富裕黨員和民營企業主為骨干,在村上組建了扶貧幫困志愿者服務隊,堅持每年幫扶10戶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已累計資助55戶群眾6.8萬元用于發展特色產業。三年來,有8名黨員成為民營企業帶頭人,有18名黨員成為特色產業大戶,戶均年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
新華村后塬、杜嶺、杜溝三個組的230口群眾,居住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坡塬上,長期以來生產生活不便。2008年雷鳴爭取到全省千村貧困人口搬遷項目,首先考慮解決這些村民的難題。為了搞好移民搬遷工程,他帶著村干部上門做通群眾工作,落實了搬遷地塊,把全村的工匠、勞力組織起來,成立了互助組性質的施工隊和基建隊,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購置建材、統一基礎處理的辦法組織施工,降低了費用。為了解決建房戶的資金困難,除按國家標準每人補貼3800元外,還采取群眾聯保的辦法給每戶貸款2到3萬元。如今,占地40多畝的移民新村建設進展順利,首期45戶搬遷戶的房子已建成。同時完成了步瑤、杜溝兩個組2.2公里的農網改造項目,爭取項目資金6.7萬元,在2009年5月建成人飲工程,徹底解決了這個組的生產生活用水難題。
作為選聘的村支書,雷鳴特別關心村上貧困戶的生活安排。杜嶺組的李三謀和妻子都是殘疾人,去年7月發生暴雨災害后,房子后面發生滑坡體,泥石流險些把房子沖垮。雷鳴聞訊后,當即和村主任召集黨員干部義務幫工,一個月內幫助李家建成了四間帶拐平房。去年11月,村上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病危,老人的兒子遠在南方打工,雷鳴和村主任把老人送到醫院搶救。當手術需要簽字時,他毫不猶豫地簽了字,醫生還以為他是老人的兒子。三年來,他先后為村上的貧困戶辦實事十多件,讓群眾看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赤子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