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樓房錯落有致,一條條寬敞筆直的街道四通八達,互聯網開拓農民的視野,自來水滋潤農民的心田……盛夏時節,踏訪柞水新農村建設點,視線所及、感同身受,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給農民帶來了許多方便。
近年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柞水縣借著國家政策和重點項目建設的東風,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致富增收“加速度”。累計建設了26個新農村示范村,同步實施排污、排水、美化、亮化工程,打通了下梁新城30米(寬)大街,完善了相關配套設施,石鎮、下梁棚戶區改造快速推進,實施了營盤、鳳凰兩個省級重點鎮和石甕、小嶺、紅巖寺等小城鎮基礎設施項目,城鎮人口提高到5.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36%。交通條件明顯改善,西柞、柞小高速建成通車,改造升級縣道200公里、新增通村水泥路528公里,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592公里,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開通了通村公交,農村交通條件極大改善。電力事業長足發展,農村網改覆蓋面提高到87%。通訊網絡全覆蓋,移動電話全面普及,村村通電話目標順利實現。水利基礎不斷鞏固,累計新修加固堤防工程100多公里,實施安全飲水工程101處,解決6.12萬人用水困難。建成鄉鎮勞動就業平臺10個,新增城鎮就業3880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8平方公里,發展節水灌溉1.8萬畝,建成“一池三改”沼氣池9000口。新修基本農田1.5萬畝,基本口糧田總面積和人均面積提高到11.98萬畝、0.88畝。開展了 “五整治”,對水、電、路、視、訊以及體育、休閑娛樂等配套設施進行完善。建設了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對所有小學學校實施了改造,極大地改善了群眾就醫就學環境。建設了13個鎮級綜合信息服務站、122個村(社區)級農業信息服務站,極大地提高了我縣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在石甕等村建立農民遠程教育終端點和遠教網絡圖書館,完善了服務農民的平臺。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柞水農村綜合基礎設施的改善,增強了農村發展的“造血”功能,加速了農民致富增收。(黃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