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張希鋒 楊立清)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針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圍繞“穩糧、興藥、優果、強牧”的產業發展思路,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重點,以農業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全力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2010年,全區生產總值67.59億元,同比增長15.1%,農民人均純收入3594元,同比增長20.1%,經濟社會已經呈現出蓄勢待發、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今年截至6月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96元,同比增長28.6元。
為確保特色產業得到持續發展,商州區加強組織領導,相繼出臺了《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實施意見》及《關于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決定》等多個文件,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采取層級管理負責制,確保龍頭企業不斷壯大,特色產業持續發展。為力促特色產業上臺階,大力實施主推品種公示、組織農業科技下鄉、培育科技示范戶、推廣新型實用技術、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更直接、有效地為農民提供免耕栽培、藥劑拌種、病蟲害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技術服務,穩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在狠抓12個農業項目建設的同時,注重高效生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全區新建中藥材規范化園區1個,設施蔬菜園區7個,烤煙漂浮育苗園區1個。大力推進良種推廣、地膜覆蓋、壟溝種植、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關鍵增產技術,為壯大龍頭企業發展、帶動特色產業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區域特色初步形成。充分發揮區位、資源、技術、市場等優勢,大力培育規模特色優勢產業,逐步建立起了中藥材、蔬菜、食用菌、烤煙、養殖等五大產業板塊,全區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烤煙等名特優農產品種植面積已達20多萬畝,建立起10個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其中大荊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為陜西省首批確認的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大荊鎮孟村和堡子村、腰市鎮屈村等7個設施蔬菜園區以及白楊店古路峪村千畝黃芩園區、大荊鎮烤煙漂浮育苗園區,為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全區農業產業化快速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
——農產品龍頭企業不斷壯大。按照“圍繞基地建龍頭、依托龍頭建基地”的思路,大力推進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全區已建立農業產業化組織679個,其中市級龍頭企業10個,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龍頭企業2個,年銷售額5000萬元至1億元農產品龍頭企業4個,中介組織63個,年交易額50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專業市場1個,農村經紀人、專業大戶等其它類型600個。商洛天士力公司擁有固定資產7955萬元,去年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簽訂訂單收購合同,發展3000戶專業戶種植丹參等商洛地道藥材7000畝,實現產值120萬元,農民增收56萬元,成為引領商州中藥材產業發展的主要龍頭企業。
——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對產業拉動明顯。目前,全區擁有市級重點龍頭企業10個,企業固定資產28283萬元,從業人員1812人,年銷售收入53072萬元,利潤1540萬元,上繳稅金1073萬元,帶動農戶23590戶,主要涉及設施蔬菜、中藥材、畜牧業生產經營,2010年收購農產品2.3億元。其中商洛市健達中藥保健品有限責任公司和陜西香菊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年銷售收入過億元,商洛晨光(集團)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商洛市金暉商貿有限責任公司、陜西天士力植物藥業有限公司、陜西眾鑫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年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商州區東梓實業有限公司在從事化工產品生產的基礎上,從事設施蔬菜經營,今年在張村鎮和大荊鎮流轉土地700多畝,目前已在張村鎮建設設施蔬菜基地260畝,解決當地農民70多人就業,務工農民月收入近千元。
——農民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堅持發展和提高相結合,采取培育重點、典型示范、規范完善、正確引導等工作方法,使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作用日益明顯。目前,全區組建了藥材、食用菌、蔬菜、板栗、核桃、養羊、養豬、蠶桑等產業協會25家,注冊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68個(其中2011年發展11個),會員累計2739人,2735戶,出資成員1854人,出資總額3542萬元,帶動非成員農戶6900戶,合作社擁有固定資產720萬元。這些合作經濟組織的組織形式不斷規范,運行機制更趨完善,服務功能日益增強。2010年6月成立的“商洛市商州區脫毒洋芋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11人,注冊資金15.8萬元。以村民自愿為原則,實行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質量要求、統一技術服務,形成了以里程村為主的地膜洋芋規范化種植。今年,合作社指導種植馬鈴薯2萬畝,組織調運優良脫毒洋芋種薯400噸,洋芋專用肥料700噸,農膜20多噸。
——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區已建成各類農產品市場37個,其中農產品批發市場17個,去年交易額15800萬元。專業市場從業人數達到1620人,專業大戶從業人數達到449人,農村經紀人從業人數達到153人,年銷售額達到了8900萬元。
——農產品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始終把無公害農產品建設作為增強農業市場競爭力的重大舉措來抓,全區無公害農產品建設工作從2002年起步,到2009年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合格縣創建工作全面完成。目前,全區已累計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39個,上報農業部認證無公害農產品29個;完成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1個,孝義柿餅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申報工作已經完成;完成農產品注冊商標9個,“馮湘牌”蟲子雞蛋、“云霧牌”天麻、“平凹家”等已經注冊的商標馳名省內外。通過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產品認定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工作力度,全面提高了全區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