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洛南縣工業戰線近日傳來捷報,上半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8.16億元,同比增長59.3%。
近日召開的中共洛南縣十七屆十次全委會提出,將以“擴總量、調結構、轉方式、提效益”為目標,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線,加快項目建設,加強企業管理,突出園區承載,著力做優鉬業、做大黃金、突破非金屬礦產業、推進造紙加工業、提升綠色特產業,全力推進工業趕超進程,力爭用三年時間把洛南打造成商洛工業強縣。
近年來,洛南縣工業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依然存在著工業經濟在全市份額偏小,增速緩慢,工業結構單一、以鉬為主的礦產業獨大等問題,影響了工業經濟發展的速度。但洛南縣納入關天經濟區、非鉬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增強,也為工業經濟實現趕超發展提供了機遇。據此,這個縣制定出工業三年趕超計劃,通過壯大鉬產業,發展非鉬產業,使整個工業結構更加優化,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效益顯著提高,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到2013年底,全縣規模企業達到30戶,實現工業總產值100億元,年均增長40.7%,工業增加值32億元,年均增長37.6%,工業化率達到32%。
以支柱產業為支撐,著力擴大工業經濟總量。以鉬粉、鉬鐵、鉬型材等產品加工和綜合利用為重點,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化水平,重點抓好九龍、西部鑫興、煉石、秦嶺公司技改擴建項目,不斷提高鉬業產業效益,使鉬業年產值達到3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一金四業”(即:黃金和硅石、鉀長石、造紙及醫藥化工四個產業),重點抓好鑫元、銅馬、永明、天合、金貴、秦金公司技改擴建項目,通過探礦增儲、資源整合、擴大規模、綜合回收利用,使黃金年產量達3噸,年產值達10億元。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推進邦友硅材料項目和鉀長石工業中試項目,使硅石建材和鉀長石年產值分別達到6億元和9億元。大力發展造紙加工業和醫藥化工業加快啟動造紙加工,積極打造西部規模紙業基地,使造紙加工業實現產值5億元;圍繞億農高科、泰華制藥、秦豐化工、氟硅化工等,使醫藥化工實現產值9億元。加大引導扶持力度,加快推進馬鈴薯精淀粉、生豬屠宰、繅絲、核桃油加工等農業產業項目,使綠色特產業盡快形成產能,實現產值14億元。加快水電、風電等新能源產業開發,著力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到2013年實現產值4億元。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對企業、產業、生產區域之間有循環關聯的項目進行統一布局,努力培育“鉀長石開發產業縱向延伸循環鏈”、“硅材料開發循環鏈”、“鐵礦采選循環鏈”、“生態農業-結合利用-綠色能源循環產業鏈”等八大循環產業鏈,形成“產業延伸、循環發展”的良性循環產業發展格局。加快培育一批規模大、檔次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品牌企業,促進市場向規模企業集中,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效益向品牌企業集中,傾力打造“三六九”億元企業艦隊,將九龍、西部鑫興、財安3家企業建成產值超10億元龍頭企業,將秦嶺、煉石、鑫興、邦友、紙漿板、硫酸鉀等6企業建成年產5億元中型企業;將九州、成華、天合、金貴、銅馬、龍鋼木龍溝、秦金、螢石、天玉等9家企業建成產值過2億元的骨干企業,到2013年使規模企業總數達到30個。
以工業園區為承載,著力搭建工業發展平臺。緊緊圍繞“資源”向產業集中、“項目”向工業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的思路,著力打造工業發展平臺。不斷加大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投入,加快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步伐,完善提高集中區建設品位和配套能力,不斷優化集中區發展的硬環境。到2013年底,陶嶺工業集中區入園企業達到16家以上,陶嶺、衛東、小秦嶺三大工業園區工業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