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慕年文) 鎮安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近日啟動,今年計劃完成17.1萬人的保費收繳任務和4.1萬人的養老金發放工作,計劃到2012年6月底基本實現全覆蓋。
嚴格政策,籌集資金。縣上根據縣情實際和城鄉居民的承受能力,明確個人繳費標準為每人每年100元到1500元等11個檔次,省、市財政共同按比例出資配套30—80元的補貼,合并計入個人賬戶,并按同期銀行存款利息計息。各鎮、各有關部門要按照11個檔次標準組織居民參保繳費,由群眾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11個檔次中的任何一個檔次繳費,也可以在不同年份選擇不同的繳費檔次。在養老金待遇上,政府為所有符合條件的對象給予補貼。特別是為了讓殘疾人等弱勢群體也能參與保險,省財政對重度殘疾人(一級二級)繳費補貼100元、中度殘疾人(三級)補貼75元。
講究方法,正面引導。縣上通過“政策拉動、利益驅動、行政推動、服務促動、捆綁帶動”的方式,向群眾講清政策的好處。加強正面宣傳引導,不準采取強迫手段,杜絕引發新的社會矛盾。還通過政府資助、集體救助、勞務創收、發展產業等方法,切實解決低收入家庭、鰥寡孤獨等特殊困難家庭人員參保問題,防止出現保富不保貧的現象,真正做到“廣覆蓋、保基本、有彈性、可持續”。
優化服務,方便百姓。縣上充分考慮群眾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簡單明了的辦理流程。組織有關部門積極做好經辦機構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迅速培養一批懂政策、會管理、通業務的骨干,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做到檔案資料建到村、政策宣傳送到戶、參保證件辦到人,防止群眾村里、鎮上來回跑。堅持陽光操作,對政策性補貼對象、領取待遇對象的條件和標準,張榜公布,接受監督。
強化監管,規范運作。縣上制定完善的收支流程和經辦制度,進一步規范運行程序,實行“財政專戶、收入專戶、支出專戶”的方式管理,確保基金專戶儲存、專賬管理、專款專用,確保基金保值增值、安全運轉。嚴格執行“事前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制度,使整個基金的運作置于社會監督之中,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