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李治軍 趙見華) 在商南縣趙川鎮雙龍村水泥路幾十米長的大豁口邊旁,一位頭頂烈日,滿臉汗珠的人指揮著幾十個民工砌石修路。一打聽,是雙龍村的支部書記汪炳華,他告訴筆者,雙龍村水泥路在去年趙川鎮“7·14”特大暴雨洪災中被沖毀,村上爭取到投資300多萬元的恢復重建項目。
“農民窮在觀念上,干部窮在做法上。雙龍村想發展,必須先人一步,快人一招。”汪炳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爭取扶貧村發展互助資金,他騎摩托車翻山越嶺行駛近200里趕到縣城,吃便宜飯,住便宜旅館,積極爭取項目。有村民編了順口溜說他:“穿西服、打領帶、喝稀飯、吃咸菜。”經汪炳華爭取,縣扶貧局投入15萬元,吸收了該村83戶農民入股4.15萬元,成立了趙川鎮第一個扶貧互助合作社。合作社實行“專戶儲存、專人管理、扶持產業、帶動基地、滾動發展、年終分紅”的模式運營,村黨支部引導合作社發揮扶貧互助資金的作用,幫助村民建茶園,種核桃,發展香菇等產業,先后嫁接核桃苗200多畝,發展茶葉600畝,香菇35萬袋,培育起果、菌、茶等主導產業。全村茶葉人均收入500元,香菇人均增收3000元,核桃掛果后人均增收300元,村民們的腰包越來越瓷實了。
“想辦法幫農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讓他們過上體面幸福的生活,這是我對雙龍村未來的初步設想。”汪炳華又在醞釀下一個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