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趙有良 方由朝 李小龍)9月13日,秋雨淅淅瀝瀝,記者來到山陽縣十里鋪鎮鵑嶺村,走村入戶訪農情、話增收。
鵑嶺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803戶、2967人,有耕地面積1832畝、林地6560畝。三個村民小組分布在山郭路沿線,其余小組都散落在深山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較差。村民收入主要靠勞務輸出、核桃產業、畜牧養殖,去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009元。
說起鵑嶺村的未來發展,村委會主任苗春良認為,近年來,全村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點還是以勞務為主。苗春良說,目前,該村長年有外出務工人員800多人,主要在山西、西安等地從事木工、建筑、電器改裝、廢品回收等行業。全村戶均有一人在外務工,年均勞務收入1.6萬元以上。該村抓住退耕還林的機遇,依靠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鎮上設立的核桃板栗研究所,對實生核桃樹進行高接換優,目前全村核桃種植面積500多畝,收入160多萬元。今年以來,村上鼓勵群眾發展養殖業,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支持,力爭使養殖業走上規模化發展的路子。
為使鵑嶺村農民人均收入穩步增長,村上專門制定了三至五年的致富規劃。大學生“村官”武林鐘說,目前該村還有4個村民小組10公里道路尚未硬化,村上抓住有利時機,對其中的6公里通組路面進行了沙石硬化,其余4公里將在今年年底前完工,從而使全村的道路交通徹底改變,群眾的生產生活將更加便利。
村民代表趙小華說,為了加快群眾致富步伐,村上規劃在西北溝建成養羊5000只、養牛300頭的畜牧養殖基地,在東北溝建成投產1000畝的優質核桃園,南山建成3000畝的核桃板栗園以及其他經濟林帶,沿川道形成養雞4.5萬只、養豬2000頭的養殖規模,發展各類農產品加工規模化小企業30戶、手工作坊50戶,力爭在五年內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產、供、儲、銷為一體的綜合產業基地,成為實施全民創業的嶄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