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 (嚴曉鋒 南華鋒)“今年收稻子方便的很,生產路通了,收割機可以到地里了,農用車也能開到地邊了……”這是山陽縣法官鎮(zhèn)姚灣村村民在秋忙前迎來的一大喜訊。
姚灣村是法官鎮(zhèn)政府所在地,全村6個村民小組,582戶,2384人,耕地面積1590畝。該村百分之九十的耕地都不在公路沿線,每到農忙時,村民都靠人力肩挑背馱來完成農作,費時費力,極不方便。今年5月,在全鎮(zhèn)人大代表座談會上,有代表反映姚灣村的生產路是群眾極其關注的熱點問題。法官鎮(zhèn)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大力支持姚灣村,積極協(xié)調連片扶貧開發(fā)項目,爭取資金40萬元,采取“一事一議”投工投勞等辦法,于今年7月中旬開始施工。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高標準的完成了兩條全長2.2公里,寬3.5米的水泥漿砌灌溉渠與堤路結合工程,村民稱之為“生產路”,“生產路”的修通結束了姚灣村民多年來肩挑背馱下田耕作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