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張希鋒 于言力)今年商州區馬鈴薯種植面積8.2萬畝,目前產量達到12萬噸,年實現產值10764萬元,農民人均增收834元,真正把“小土豆”做成了“大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金蛋蛋”。
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和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商州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已建成秦嶺萬畝脫毒馬鈴薯高產示范基地,并在黑龍口、牧護關兩地已形成萬畝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片和百畝核心攻關田,萬畝示范片平均畝產3009.3公斤,百畝核心攻關田平均畝產3398.0公斤,通過區域板塊推進,連片開發,整村推進,已開發里程村、秦嶺鋪村、大商塬村等馬鈴薯專業生產村20余個,形成了秦嶺312國道沿線高寒山區馬鈴薯優生產業帶,被農業部和陜西省確定為馬鈴薯高產創建縣區、陜南優質菜薯生產基地。
為了有效提高農民收入,降低生產成本,推進馬鈴薯產業快速發展,商州區在馬鈴薯生產過程中,大力推廣機械化技術,在牧護關、黑龍口、大荊、板橋、西荊等鎮組織實施“馬鈴薯機械化示范項目”,重點示范推廣馬鈴薯田間耕作、種植、殺秧、收獲等機械化技術。通過積極示范推廣,農業增效增收效果明顯。目前全區已累計培訓農機駕駛操作人員82人、機械操作人員120人、馬鈴薯栽培技術人員300人;購置推廣馬鈴薯種植、收獲機械49臺套帶動全區馬鈴薯機械化防蟲、測土配方施肥5萬畝,薯類淀粉加工10萬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