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譚顯根 儲貽軍)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從內蒙古、四川等地抽調6名中醫藥工作專家,通過聽取匯報、觀看專題片、現場驗收、個別訪談等方式,對鎮安縣創建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進行全面評估,一致同意并通過專家組的驗收。
鎮安孕生著天麻、二花、五味子、當歸等野生中藥材480余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他們以縣中醫院為龍頭,啟動醫技樓項目,并把慢性病康復樓項目列入“十二五”規劃。目前,縣級2個綜合醫院、25所鎮衛生院中醫科建設達到標準,204所甲級村衛生室設有中藥房,基本建立起“縣有中醫院、集鎮有衛生院、村有衛生室”的中醫藥服務網絡。同時,注重發展中藥材特色產業,累計種植天麻、紅豆杉、豬苓、三葉木通、木瓜等優勢品種10萬余畝,重點野生資源撫育保護30萬畝,建成規模中藥材基地鄉鎮15個,建成3200畝CAP認證科研基地。他們還把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確定項目均納入到新農合補償范圍,降低中醫藥服務起付線,確定了14種慢性病的門診中醫藥治療定額報銷。2011年,全縣新農合將中醫藥報銷比例提高15個百分點,平均達到85%以上。他們還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累計培訓中醫人員500余人次,去年以來,從大專院校招錄中醫藥專業人員74人。命名老中醫41名,通過“師帶徒”、“中帶西”模式,讓鎮安的中醫藥名人得到了較好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