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周銀祥)歡快的鑼鼓敲起來,喜慶的龍燈舞起來,傳統的秧歌扭起來……元宵節前后,商南縣城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舞龍燈、耍獅子、劃旱船、踩高蹺、威風鑼鼓、秧歌表演等民俗文化節目,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掌聲和歡呼。
近年來,商南縣著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文化事業呈現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交相輝映,創意文化與農村文化相得益彰的喜人局面。目前,商南民間藝人多達數千人,創作表演作品上百件。“放牛歌”、“節氣歌”、“孝歌”、“情歌”、“姐兒歌”、“秧歌”、“花鼓”、“旱船歌”、“采茶歌”、“拜堂歌”、“鬧房歌”“祝壽歌”、“挽歌”、“隨想曲”、“兒歌”、民間小調等猶如大山之雄魂,秀水之神韻,原生態草根文化特色大展風采,展現了商南豐厚的文化底蘊,反映了獨特的地方民俗風情,既有著自己的地方特色,也有著鄂、豫、川、陜的共性;既有著西北民歌的蒼涼、高亢、深沉,也有著西南民歌的奔放、明亮、幽默,更有著江南民歌的曼麗、輕柔、嫵媚。
商南縣大力弘揚茶文化、旅游文化,讓這些文化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縣上成功舉辦了三屆旅游茶葉節,向人們亮出了一張張閃亮的名片,有效提升了商南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去年,紅歌唱響新商南,央視農業頻道《鄉村大世界》欄目組走進商南,把商南縣“三唱三頌”系列活動作為《九州同慶心向黨,唱支山歌給黨聽》電視專題內容進行采訪、拍攝,引起了社會轟動效應。旅游茶葉節及紅歌系列活動期間,央視《探索與發現》、《藝苑風景線》、《鄉村大世界》欄目組進駐商南,對商南生態旅游和茶文化進行深入探索,這些節目在央視播出后在全國產生了深遠影響,以旅游茶葉文化為主的商南文化得到全國觀眾一致好評。目前,商南縣旅游茶葉文化已經成為該縣創意產業的一大品牌,逐步帶動商南文化產業走向高端化。
商南縣以農村文化大院建設為抓手,鼓勵群眾創作、演出以農村為題材的農村文化劇目,開展“洋戲下鄉、土戲進城”文化交流活動,讓城鄉文化互動。在縣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商南縣劇團演藝隊長期活躍在城鎮舞臺、村組場院,每年演出50多場次,大大豐富了城鄉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了商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