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魏曉鋒 石佩)稅源專業化管理是對傳統稅收征收管理機制的自我變革,有助于稅務機關提高稅收征收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助于促進納稅服務、提升納稅人稅法遵從度。今年以來,鎮安縣國稅局在探索稅源專業化管理的進程中,打破行政區域界限,采取分規摸、分行業重點管理的專業化管理模式,建立五項配套機制推動專業化管理。截止3月底,建材行業通過專業化管理手段和措施促進增收25.1萬元,礦山、建材行業實現稅收收入87.1萬元,同比增長40.04%;全局實現各項稅收收入897萬元,有效促進了地方經濟建設。
該局堅持"組織領導配套",局領導班子深入基層開展深化稅源專業化管理改革推進情況專題調研,引導專業化管理征收單位人員在日常工作方法和內部溝通協調上全面接軌新的模式,并在各個層面做好地方黨委政府和納稅人的宣傳工作,營造專業化管理的有利氛圍。
做好"征管力量配套",他們堅持效率優先、注重能力專長,根據不同類別納稅人的管理要求和稅收管理員的綜合素質,不斷整合人力資源,抽調業務素質好、責任心強的稅務干部充實到專業化管理征收單位中,成立了礦山和建材兩個專業化管理征收組,加大對礦山和建材行業的稅收管理。合理確定一線稅收管理員的管戶數量和工作任務,有效發揮了稅收管理員的工作潛能。
在"業務流程配套"上,研究制定覆蓋稅源管理各領域、與專業化管理相適應的"業務流程",對稅務登記、催報催繳、匯算清繳、重點稽查、納稅評估、納稅服務等工作逐一明確業務處理流程和工作標準,保證了各項業務處理平穩有序。
該局還注重做好"管理制度配套",結合績效管理和干部崗位責任體系,進一步細化分行業、分規模、分類型的管理規范和工作標準要求,推行以量化考評、過程監控、機內考核為主的考評方式,切實增強一線人員的責任意識、風險意識和質量意識。在實際工作中,著力加強"風險分析配套",做好納稅人基礎信息收集和管理,落實數據分析機制,建立企業風險數據庫,努力為企業和稅務機關規避稅收風險,為稅收分析、風險管理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