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見習記者 馬澤平)5月23日,記者走進坐落在鎮安縣鐵廠鎮新聲村的陜西天佑養殖有限公司,只見近一排排圈舍整齊排列,圈舍之間綠色盎然,場里生豬嗷嗷直叫,幾位工作人員穿梭其間……鎮政府干部告訴記者,新聲村正走上一條生態循環的發家致富之路。
“養豬—豬糞—沼氣—發電—有機肥—綠色食品—養豬,這是新聲村生豬養殖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鐵廠鎮鎮長王林說,“養豬場的沼氣項目已進入調試階段,豬糞和污水流到沼氣廠分解產生沼氣和電能,不僅可以解決該廠的能源,還可以將剩余的能源輸送至附近的60戶移民安置點。”
天佑養殖有限公司管理人徐祥鋒介紹,目前養豬場內共養殖400頭母豬,1000多頭豬仔。今年又投資600多萬元建設有機肥廠和沼氣廠,將年產有機肥150多噸,沼氣電能1.5兆瓦。目前已解決20多村民就近就業,每人年收入兩三萬元。公司成立的“新聲養豬協會”,吸收會員500多家,成立“無公害養殖服務中心”,為養殖戶提供仔豬、種豬、器械、飼料、獸醫、培訓、育肥,銷售等一條龍服務,可促進農村發展養豬事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生豬養殖是鐵廠鎮重點實施的“一村一品工程”之一。當地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新聲村人口密度小,生態環境好的優勢,多次動員成功企業家徐祥紅回鄉創業,于2008年5月創建該公司。公司總投資3000余萬元,年純收入15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