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秦國鵬)在人們眼里,“論壇”都是專家學者們辦的事情。誰會想到,終日忙碌在農村最基層的機關干部們,如今也登上“大雅之堂”,辦起了“論壇”。
7月1日,是洛南縣高耀鎮首期“干部論壇”開壇的日子。好奇心牽引著筆者來到本期論壇舉辦地高耀鎮二樓。走進會議室,只見一群面色黝黑的漢子圍坐一圈,正用不甚標準的普通話你一言我一語地高談闊論著。經過鎮宣傳干部的“翻譯”,才明白他們是在介紹各自“創新社會管理”的做法。
當了25年包村干部的信訪干部楊民娃正在發言。“包村的最高境界是為了不包村,而不是呆板地堅持“死看硬守”、“吃住在村”的工作方法……”主持論壇的鎮黨委書記張會臣打斷大家的掌聲,對楊民娃的發言進行點評:“作為包村干部,應當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做思考型的干部,首先應該想清楚,包村干部到底要“包”什么,總結出工作規律,主動開展工作,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領導的安排。只有想明白該干什么,怎么干,主動干,包村工作才能真正打開局面……”
高耀是一個只有1.5萬人口的小鎮,在以前,不少鄉鎮干部以“上游不爭、下游不當、中游最好”為口頭禪,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自從撤鎮并鎮以來,針對這種狀況,新一屆鎮黨委在深入分析鎮情、村情、民情之后,認為要摘掉落后帽,實現小鎮大作為,首先就必須把鎮領導班子建設好。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為包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素質的提高,找到一條有效的途徑。
鎮黨委書記張會臣思前想后,怎樣為鎮班子建設特別是包村干部的提高找到一個“平臺”?他想到了“論壇”。于是,他和鎮領導班子一合計,把全鎮機關干部、包村干部、各站所負責人集中起來,一個以正在抓的今年中心工作為主題,供大家展開討論、發表見解、交流思想、傳授經驗的“干部論壇”應運而生。 “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美麗新農村”這些針對性很強的話題,讓干部們打開了話匣子,抓工作有方法的談方法,有經驗的談經驗,有困惑的擺困惑,大家集思廣益、暢所欲言,就連那些平時不善言談的也臉紅脖子粗地道出個一二三。“干部論壇”一炮打響。
在采訪中,高耀鎮鎮長杜曉平對筆者說:“‘干部論壇’著實辦得好,能提高機關干部的水平、激發斗志。”筆者在與杜曉平同志的交談中得知,“干部論壇”中的不少“論點”,都已經上升為鎮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指導著全鎮經濟社會的發展。論壇把鎮機關干部的心攪動起來了
圍繞改善人居環境,該鎮一手抓陜南移民建設,一手抓產業開發,進一步推進小城鎮建設。今年來,該鎮著力打造西塬、前河、小街等八個村十個點的陜南移民搬遷亮點工程 395戶。面對群眾意見最集中的行路難問題,鎮上積極向上級項目部門化緣、號召受益群眾集資等辦法,目前全鎮5座便民橋,3個村委會活動室、15公里通村水泥路以及七個村的飲水工程已全面開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