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程遠 李治軍)走進商南縣富水鎮黑漆河村的高橋溝,山坡兩旁叢林中放置著一個個雞籠,三五成群的土雞在樹林里、溪水邊、草叢間覓食,這是當地農民摸索出的原生態“星座式”土雞散養新模式。
該村農民通過到山東等地考察學習,利用當地廣闊的草山草坡、林地作養殖場,每隔50米設置一個木籠,每籠放置土雞30只,白天把雞散放在樹林中,晚上關在籠內防止夜晚被野獸傷害,籠子也是雞下蛋的窩。黑漆河村興起的土雞散養新模式占地廣,養殖空間大,飼養密度低,以養殖戶齊艷麗為例,她在1100畝的山林中僅放養了3500只土雞。這些雞采食天然青草、昆蟲、蚯蚓、草籽,喝山泉甘露,只喂食少量的玉米雜糧等,飼養成本低,生長周期5至8個月相對較長,不使用任何激素和抗生素,養出的土雞天然無公害,肉質鮮美、口感好,每斤可賣到18至20元。“開始賣土雞時,我還要到土雞館和飯店推銷,請人先品嘗再付賬。現在不用了,許多飯店早早找上門來預訂。”齊艷麗散養的土雞早已遠近聞名,供不應求。如今,黑漆河村已有10多戶村民學習這種新模式搞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