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何衍貴)兩年前曾被洪水夷為平地的丹鳳縣竹林關鎮桃花谷,在省市各級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創建了全省第一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游客一到這里,滿目都是竹林、桃樹,昔日的禿山禿嶺變成了成為山川秀美的新農村。
洪水肆虐后的慘景至今讓竹林關鎮鎮長柯忠善記憶猶新。他說,當時雨太大了,由于兩邊山上沒有太多的植被,洪水很快沖下山,整個山溝成了泥河。
洪災敲響了水土保持警鐘。縣水務局局長張孝義說,災后他們發現,竹林關鎮其他兩個山溝經過"丹治工程"一期的治理,大塊石頭被攔截,大部分泥砂被攔擋淤積在新修工程內,災情明顯減輕。治理優劣對比后,縣上認為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必須要走出一條高標準、高科技、高效示范的新路子來,隨后確定在竹林關鎮的桃花谷流域創建全省第一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實施園區的想法得到了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上級決定依托"丹治工程",把桃花谷作為第一家水土保持科技生態示范園,省、市、縣三級聯建。縣水務局以租賃的方式獲得了位于園區核心的133.3公頃土地50年使用權。
在桃花谷,縣水務局副局長胡書堂指著滿坡的綠色植物說,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坡面,建立了喬灌草相結合的植被覆蓋;園區居民點污水在過濾、出水展示區栽種了水草,投放魚類,以充分凈化水質。通過發展高效示范農業,帶動休閑旅游,結合滴灌、噴灌和管道灌溉,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建設了年產80萬公斤的經濟果園。
胡書堂說,根據未來發展需要,將在桃花谷內及周邊建設800畝水保采摘園、600畝水保生態休閑觀光園及生態景觀展示區,區域綜合治理面積增加6平方公里,子園由3個增加到5個,在未來10年內,將丹鳳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生態示范園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好的水土保持園林。
"當初洪水過后,生活困難的村民都到外地打工去了,根本沒有想到村子會有今天的樣子!"村民李權德說,"如今住進了新房子,開了農家樂,車能開到家門口,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