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王尚鋒)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屬于春節的一個永恒的話題就是:新年新變化。從這些變化中,我們感受著城鄉發展的日新月異,感受著砥礪前行的時代足音。
熟食超市買
如今,每到過年,做飯做菜不僅費時費力,有時還吃力不討好。因為一些老年人吃菜不講究也做不了新菜肴,有時做的也不合年輕人口味,而一些年輕人嫌麻煩又不愿意把大把時間花在做菜上,一家人往往為做菜發愁。而眼下,隨著超市的興起,超市的成品、半成品食品因為不用洗、切,越來越受群眾歡迎。
一些年輕人認為,自己做飯是生手,而超市里各種半成品菜肴配菜很齊全,省去了清洗、擇菜、切菜等工序。各種口味的速凍食品,經過簡單的加工,就成了一頓美味。買超市的半成品菜肴回家,縮短了做飯時間。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家人交流。
記者在洛南一家超市看到,到超市購物的群眾絡繹不絕。超市里,現成的蒸碗肉、排骨肉、八寶粥、牛肉、湯圓、餃子,包好的豆沙包、絞好的肉餡.……超市的冷凍專柜里,一些已經拌好的涼菜花樣眾多,吸引了大批顧客。一位超市售貨員表示,現在家中老人年紀大了干不動活,許多年輕人又不會做菜,于是就從超市買回各種半成品菜,經過簡單加工,一頓美味大餐就解決了。目前各種熟食賣得都不錯,真空包裝食品走貨也比較快。
送禮送品味
如今在洛南農村走戚訪友,送禮也呈現出送品味、送健康的新現象。
過去過年,農村人走親訪友拜年送禮品,不是白饃、馃子加白糖,就是罐頭、餅干、點心。而在年前蒸饃、炸馃子,就要擔水淘糧食、曬糧食、磨糧食、和面、蒸饃、炸馃子,這不僅工序多,還費時費力。而要買到罐頭、餅干、點心,年前就要托熟人或者是專程到縣城的商店,一次性批發購買好大量禮品,送禮時再分發,布袋裝、籠子提、擔子挑,比較繁瑣。
而現在,市場上物品豐富,群眾拜年禮品是果汁、飲品、糖果、食用油,袋裝的面粉、大米,箱裝的方便面,盒裝的高級糕點、土特產、保健品、營養品,禮品到超市或者商店現買現送,購物袋裝、方便袋提,簡單快捷方便。過去過年,拜年送禮僅局限于送物質,而現在過年,拜年送禮不僅送的是營養、健康,更重要的是送品位。
手寫對聯淡出視野
過年過節貼對聯是傳統,也是一種獨特的文化。
以前在農村,每年一進臘月,過年的味道便一天天地濃起來了。到了臘月二十三之后,洛南城鄉有文化的老年人家里就忙活起來,寫對子就成了主業。一些群眾花幾毛錢揭幾張紙,發根煙,免費請老先生用墨筆寫三四副,貼到大小門上,豬圈上……
如今,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深入,對聯成了一種商機,一種商品,市場上出現了賣對聯的。現在對聯是群眾花幾元錢乃至十幾元錢到集市上買來的金字鑲邊印刷對聯,或是一些行業贈送的。年前,群眾們就把里里外外大門小門全貼滿,又紅又花,又大氣又結實,可以耐一年,還又紅又艷,人送雅號“一年紅”,寓意一年日子都紅紅火火。
對聯由買取代了寫,是一種時代進步,見證了時代的發展。
電子燈籠成新寵
記者日前在洛南市場上發現,十二屬相、動畫人物、荷花等造型的電子燈籠成為了主流,而傳統的紙糊燈籠已經難覓蹤跡。
采訪中,一位正在給孩子挑選電子燈籠的市民告訴記者:“小孩太小了,紙糊的他也拿不了,容易著火出事。”而一旁的小朋友也對琳瑯滿目的電子燈籠顯示出極大的興趣。一位市民說到,小時候每到元宵節前一天,自己就和父親一起尋找鐵絲、竹簽、彩色的皺紋紙等原料制作燈籠。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各家的孩子提著燈籠出來,比試誰家的燈籠做得最漂亮精致,那場面熱鬧得很。那些童年記憶就像燈籠中搖曳的燈光一樣,讓人難忘。
據商販介紹,紙燈籠原來基本上家家都糊呢,現在可以說基本上都不糊了。關鍵現在沒人做那個了,劃不來。關鍵那個難帶的很,紙糊的容易碰爛,一碰就沒有人要了。而小孩在玩耍時,往往容易著火,不安全。現在的電子燈籠只要裝上電池就能用,簡單安全。電子燈籠價錢雖然在二三十元,卻很受群眾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