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記者 馬澤平 通訊員 陳風軍)酷暑7月,記者一行走進鎮安鎮云沿線采訪,田間村舍綠樹成蔭,一幢幢整齊的紅磚青瓦村民住樓掩映其中。步入云鎮村二組一家尋常的院落,三五個婦女正在一邊拉家常,一邊繡著各色繡品。移民搬遷戶謝培琴熱情的迎了過來,走進她的客廳,抬頭便看到墻壁上幾幅裝飾精美的手工刺繡畫。
“前段時間,我繡的一幅《八駿圖》賣了5000元,繡著賺錢很不錯。”謝培琴說。和那些婦女拉幾句家常,便知道哪家的刺繡賣出了3000元或是5000元,哪家還有什么產品沒有出售,坐在清涼的房子里,揮動一根小小的花針,就可以輕松的賺來錢,這就是今天的鎮安農家婦女的新生活。
在云鎮村,聽說靠刺繡致富最有名的要數李春娥了,我們慕名登門采訪。李春娥介紹,幾年前村里還沒有人弄刺繡,大部分留守婦女除了照顧孩子,空閑時間就是在一起搓麻將,今天贏上幾十,明天輸上上百,日子一天天沒有變化。后來聽說刺繡簡單,還可以掙不少的錢,大家就在照顧孩子上學之余搞起了刺繡,加上政府的倡導,就慢慢多起來了。“我用了三年時間繡了一幅《清明上河圖》,有人掏12萬沒賣,今年我的一幅《富貴牡丹》已賣出5000元。”
近兩年來,鎮安刺繡如雨后春筍般地在民間發展起來,為了提高刺繡產品質量,穩定產品規模,提升裝潢檔次,建立銷售平臺,鎮安縣委、政府從繡女技術培訓入手,僅今年半年,就培訓女工2200余名;成立刺繡協會20個,把各村分散的產品歸集到一起,便于客商選購;加大設備投入,政府出資購買裝潢機械。近期,一個集生產、展廳、裝裱于一體的刺繡產品交易廳正在云蓋寺鎮花園工業園區籌建。屆時分散在各戶的成千上萬的刺繡產品將匯聚一堂,上到幾十萬一幅的繡品,下到幾十元一個的手工藝都會集中銷售,可解決現在繡品繡好了堆放在家里卻無賣場的弊端,創造繡戶與客商直接交易的平臺。
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有近3萬余名婦女從事刺繡生產,年產值1.5億。她們當中,一幅刺繡買3000元至5000元是很平常的事,而一幅十幾萬的也不乏其人。一些移民搬遷戶婦女,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繡制產品。面對群眾自發生產的巨大市場,鎮安把刺繡作為旅游產品來開發,科學引導和設計,把中國傳統的繡花工藝與旅游相結合,創出鎮安刺繡品牌,讓游客徜徉于田園中,感受寧靜繡畫的魅力,美化生活,美麗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