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徐世旺 劉安鵬)近期,山陽縣石頭梁村移民搬遷安置點黨小組聯合村黨支部,對搬遷入住的50戶80名勞力進行了建筑務工知識技能培訓,通過本村建筑企業解決了120名移民的就業問題。這是山陽縣在全縣67個移民搬遷點建立黨組織,開展幫扶群眾發展產業、增加收入的一個實例。
山陽縣移民搬遷工程涉及23個鎮67個移民安置點5316戶20471人。該縣針對移民搬遷安置點群眾的生產生活、公益事業發展、安置點日常管理、困難群眾幫扶等現實問題,積極探索“以黨建促移民”新路子,在移民安置點建立移民黨支部(小組),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移民群眾找到“主心骨”。安置戶數在200戶以上且正式黨員人數3人以上的建立黨支部,同時所在村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安置戶數在200戶以下且正式黨員人數3人以上的建立黨小組,由所在村(社區)黨組織領導。每個移民搬遷安置點由所在鎮黨委選派一名黨建指導員,并采取村組干部、大學生村官兼任,或者黨員群眾推薦等形式選好配強移民搬遷安置點黨組織負責人。按照“一體化建設、整合式利用”的要求,在所在村黨員活動室加掛移民搬遷安置點黨組織牌子,476名移民黨員全部有了新“家”。高壩店鎮街道村移民小區黨支部帶領一期337戶搬遷戶,利用移民搬遷戶門面房,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和個體工商業,初步形成了商貿一條街。十里安置點鶻嶺幸福小區黨支部積極與當地磚廠、養殖小區、建筑工地老板聯系,安排搬遷戶就地就業增加收入。
山陽縣還在移民黨小組中廣泛開展“一學雙爭”“爭做新型農民”“爭做創業致富標兵”“黨員認領責任區”服務承諾、結對幫扶等活動,規定黨員干部一人聯系10戶移民,一般黨員聯系5戶移民,力促搬遷戶盡快致富。高壩店鎮街道移民集中安置點搬遷戶熊興茂、藺建臣,就是在移民小區黨組織開展的黨員進農家門、知農家情、排農家憂、解農家難活動中,幫助熊興茂買了輛車跑起了運輸,藺建臣開門店做起了摩托車修理的生意,很快走上了致富道路。法官鎮僧道關移民安置點黨組織組織搬遷戶外出培訓學習,聘請專業人員深入小區開展農家樂、手工藝品、服務業培訓,將兩層小洋樓設計為一樓經商、二樓居住,搬遷戶辦起了根雕、奇石雕刻、手工藝品商店,為游客提供日用品與土特產,有的辦起了農家樂,每年可收入10多萬元,成為天竺山腳下集居住、餐飲、農家樂為一體的旅游服務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