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王紅梅)“想致富就得靠科學技術,你看我這一年光花生就能收入兩萬塊錢呢,科學技術能致富!”柞水縣下梁鎮西川村農民代小梅在自家花生地里跟參觀的人聊起了天。她說自己種的是早熟花生,要比普通品種早上市20天,所以現在就得早行動,可別小看這20天,收入也多20%哩。
“吃多大的苦咱農民都不怕,怕就怕沒技術。”代小梅一邊干著手邊的活,一邊介紹說,“這年頭,想致富光靠吃苦是不行了,還得靠技術,以前沒學技術,不懂,種的花生籽小,產量也就自然不好。”
為學好種植花生的新技術,只有初中學歷的她啃過書本,請教過“能人”。2011年,縣扶貧局聘請的技術員到西川村辦農民科技培訓,她趕緊報了名,她說:“現在按過去技術來發展產業,按老思路折騰,掙不了多少錢。”為了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要領,她除了參加在本村舉辦的培訓外,還騎著摩托車參加鄰村的培訓班,平時利用進城、串門、走親戚等一切機會搜集借閱資料,鉆研農業科技。
去年,元霄節剛過,她就在地里忙開了,利用學到的知識再加上自己琢磨,采用地膜覆蓋種植技術試種了3畝花生,通過平時的學習她知道,地膜覆蓋種植技術,特別適用于高寒陰濕地區。到了收獲季節,覆蓋地膜的花生產量大大高于其他群眾用老方法種植的花生,她用自己的行動給周圍的群眾上了生動的一課。
今年,大部分群眾看到了好處,都開始接受地膜覆蓋技術。隨著地膜覆蓋面積增大,花生產量出現了大幅度提高,引起了花生價格下滑。投入增加了,價格卻降了,出現了增產不增收的現象。面對新出現的情況,代小梅又在改進種植技術上打起了主意,她想,如果利用地膜的保溫作用,把種植時間提前一些,那么新花生的上市時間也可以提前,應該能賣個好價錢。于是,她購買了早熟花生品種,提前半個月開始播種。有人質疑:“你這么做,能行嗎?”她回答:“我想做個試驗,要讓土地發揮最大效益”。經過精心管理,她的花生提前上市,在市場上受到了歡迎。由于產品籽大且香、上市早,價格也比往年高,收入提高了20%,今年,預計花生能收入兩萬元左右。
科技培訓為農民點亮了致富希望之燈,如今,很多農民在代小梅的帶動下,開始嘗試種植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