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馬澤平
7月13日一大早,鎮安縣云蓋寺鎮東洞村山間晨霧還未散去,宏云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基地里卻已是人頭攢動。
脫貧戶田正貴一邊拔草,一邊羨慕地說:“春宏,你這幾年徹底翻身發達了,家庭幸福,小康日子過得多滋潤吶。”
今年30出頭的梁春宏,近兩年平均收入30多萬元,還帶動周邊18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可五六年前的日子卻是另一番景象。當時,梁春宏的父親剛剛意外去世,母親先后四次做手術,家里欠債30多萬元,出門借錢人見人躲。
2014年,梁春宏發現重樓價格和銷路不錯,就收購苗子在地里種植,兩年后發展到十余畝。一次在朋友婚禮上,梁春宏遇見了同村姑娘吳云。在月河鎮信訪維穩辦工作的吳云鼓勵他樹立信心,同時幫他打聽市場,聯系客商。就這樣,兩人互生好感,但梁春宏因家里欠著外債、還要照顧重病的母親,壓根就不敢多想。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當地政府和包扶單位了解到梁春宏的情況后,扶持他成立了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規模化、規范化發展重樓產業。這給梁春宏注入了強大的脫貧動力和信心,他將重樓種植面積由最初的十幾畝發展到50多畝,社員發展到18戶。
2017年,梁春宏挖了家門口4分地的重樓,藥材賣了12萬元,種子收益5萬元,不僅還清了欠款,還購買了小轎車。脫貧后的梁春宏經常給貧困群眾免費發放中藥材種苗,還手把手教他們技術,在他的帶動下,18戶群眾全部實現脫貧。擺脫了貧困,精氣神也足了,梁春宏終于大膽向吳云表白心意。也就在這一年,他和吳云步入婚姻殿堂。
2018年6月,吳云毅然辭去鎮上工作,通過網絡幫助丈夫銷售中藥材。當年,他們采挖的重樓賣了26萬元,小兩口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就在梁春宏準備甩開膀子,帶領合作社擴大重樓種植規模時,熟悉網絡的吳云提醒他,全國重樓種植面積急劇擴大,價格肯定要跌,需要控制種植規模。于是他們改種了7畝毛慈菇,并和安徽亳州藥材商簽訂了常年合作協議。
梁春宏高興地說,2019年挖的部分重樓賣了60多萬元,今年剛到采收期的毛慈菇也被亳州客商預訂了,最低能收入30多萬元。這幾天,走上小康路的梁春宏小兩口,沒事就往鎮安縣城跑,他們想盡快在縣城里買房子,讓孩子有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從貧困戶到小康之家,收獲的不僅是幸福,還有觀念、信心的改變。”梁春宏告訴記者,之所以用自己和妻子名字的最后一個字給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取名,就是想記住從貧窮困苦到邂逅幸福的經歷,激勵自己努力把合作社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群眾實現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