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劉道翠
8月13日凌晨,鎮安縣達仁鎮暴雨如注,汛情緊急!工作群里信息頻響、機關大院燈火通明、領導班子一線調度、重點區域巡查不停……
及時監測,危險隱患早知道
“據縣氣象局剛剛發布的暴雨橙色預警,未來3小時我鎮降水將達到50毫米以上,請各村嚴格24小時值班值守,做好應對準備工作。”8月12日20時38分,一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在達仁鎮微信工作群內傳播開來。“春光村收到!”“楓坪村鎮村干部全員在崗!”……各村積極響應,迅速吹響防汛搶險“集結號”。
21時32分,暴雨來襲,各村隱患點黨員先鋒崗各負其責,常態化監測雨量變化,確保信息暢通。
“零點30分到1點,經過觀測,達仁橋頭水位上漲較快!”“1點30分到2點,水位略有上漲,但水勢迅猛”……每隔半小時,達仁橋頭黨員先鋒崗青年黨員李軍便在微信群里匯報一次水情。“這個水位的變化直接關乎下游沿河幾百戶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一旦超過警戒線,我們就得立即采取措施,絲毫不得馬虎。”李軍說道。面對逐漸上漲的水位和迅猛的雨勢,達仁鎮立即采取行動,要求各黨員先鋒崗加大安全隱患點的監測,幫助所有沿河群眾連夜撤離。
劉正國家住在鴨子嘴集中搬遷點。收到通知后,鴨子嘴互助聯保區責任人立刻帶領志愿服務隊前往該區域,對劉正國等7戶群眾進行安全轉移。“下這么大的雨,你們不顧自身安危,帶我們去安全的地方,謝謝你們,希望你們也要注意安全!”劉正國滿懷感激地說。
干群聯手,挽起褲腳抓緊干
“曹支書,這會兒雨勢太大,紅巖溝的排水口堵住了,三組吳耀田、徐純文、周慶國家里都進水了。”8月13日1時許,春光村防汛救災志愿服務隊在紅巖溝檢查排水情況時向村支部書記曹成良匯報道。說罷,他們褲腿一挽,來不及脫鞋,直接沖進了受災群眾家中,幫受災群眾搶救物資,清理淤泥、雨水。不到10分鐘,村領導、村支部書記、紅巖溝互助聯保區責任人便火速趕到,春光村黨員突擊隊帶動身邊群眾11人迅速加入救災行列。
此時,暴雨如注、河水猛漲,紅巖溝口搬遷點街道積水達40公分。大家分工合作、手提肩扛,有幫忙轉移物資的、有將雨水往外舀的、有在外疏通排水口的、有逐戶敲門通報撤離的,還有在滑坡體地帶堅守,謹防群眾折返拿東西的。一時間,斷電后的紅巖溝口搬遷點被干部群眾用手電筒照的燈火通明。短短20分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周慶國等3人房內的積水和淤泥全部清理干凈,街道排水恢復通暢。
看著大家濕漉漉的褲腿、臟兮兮的衣服和及時轉移出來的玉米、洋芋、面粉等物資,周慶國頓時紅了眼眶,拉著村干部的手直呼感謝。
不漏一人,提早轉移不松懈
8月12日23時50分,雨勢漸大。達仁鎮防汛指揮部發布緊急通知,要求所有沿河群眾連夜撤離,各村積極響應,迅速組織實施,幫助地質災害隱患點、危舊房屋、低洼地等危險地帶的群眾轉移避險。
“壞了,徐兆青一個人在家。”凌晨1點,在轉移完沿河群眾后,象園村黨員突擊隊隊長劉聲鋒突然想起住在后陽坡的85歲老人徐兆青。“老婆婆腿腳不便,聽力不佳,必須得轉移走!”大山里的夜晚格外漆黑,鄉間道路坑坑洼洼,路面濕滑。劉聲鋒與隊員付梅強一道,靠著手電筒微弱的燈光,冒著大雨,徒步1.5公里來到徐兆青家中。
“婆婆,今晚持續性大暴雨,你家后面的山坡很危險啊!”“對啊,我們把你接到安全的地方,等雨停了沒有危險了,再送你回來!”劉聲鋒二人耐心勸導徐婆婆盡快撤離。在征得婆婆同意后,他們將老人就近安置在劉金蓮家中,并叮囑劉金蓮要時刻關注雨情。8月13日一大早,劉聲鋒兩人再次來到徐兆青家中查看災情,發現三間土房均已出現不同程度的漏雨。劉聲鋒果斷撥通老人家人的電話,把老人送到山下侄子家中暫住。
從夜晚到黎明,達仁鎮的黨員干部以及自發參與防汛的志愿者們仍在轄區查看險情、巡查監測,所有人都堅守在崗位上。“只要警報沒有解除,我們就要守在這里,這是我們的職責,必須有人負重前行,才能確保群眾的歲月靜好。”劉聲鋒說道。他的一席話,說出了所有奮戰在防汛一線基層黨員干部的心聲。
在這次大汛中,達仁鎮充分發揮“一區一崗兩隊”作用,充當群眾的“主心骨”和搶險的“急先鋒”。目前,全鎮共設立互助聯保責任區93個,黨員先鋒崗22處,成立黨員突擊隊和志愿服務隊16個,334名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團員及群眾志愿者們始終堅守防汛救災一線,用沖鋒在前的勇氣和擔當,以實際行動擦亮了黨員的先鋒底色,確保了轄區的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