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陳維智 李娟)“干佑河、旬河偏僻地帶還有人在進行非法捕撈。”6月10日上午,鎮安縣農業農村局接到群眾投訴。這些偷捕行為主要集中在晚上,甚至是凌晨,私下售賣,隱蔽性強,不易被執法部門發現。針對這一情況,鎮安縣積極探索,持續發力,全面推行“融管通”機制,全力構筑“十年禁捕”的銅墻鐵壁。
推行“跨縣跨部門監管”,確保“融”為一體。與安康市旬陽縣簽訂聯合執法框架協議,筑牢跨市跨縣執法力量和毗鄰鎮村防線,建立邊界護漁隊10支、聯管協防隊5支,穩邊、固邊、治邊。切實發揮縣級禁捕辦的作用,整合公安、水政等監管力量,加強部門合作、地域聯動,形成禁漁合力。
推行“分時分流域管理”,確保“管”住一線。將執法力量分為3個組,按早、中、晚3個時間節點排班,實行“5+2”“白+黑”,在“五一”等重要節假日不歇班,對干佑河、旬河、達仁河流域及縣域內其他重要河段全天候巡查執法,讓非法捕撈者無機可乘。
推行“分級分網格治理”,確保“通”到百姓。建立縣、鎮、村三級聯管機制,以釣魚協會等民間組織為骨干,設立百姓舉報電話,實行網格化管理,小單元作戰,分片分區搜集非法捕撈信息,確保監管無死角、無漏洞、無盲區。全縣累計出動公安、農業等執法人員348人次、車輛64輛次,媒體宣傳200多次,暫扣魚竿224根,責令放歸天然水域水生動物450多斤,行政處罰簡易案件81起,處罰金額4050元,形成了強大震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