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東
長安大學的大學生江欣桐和她的同學扳著指頭數日子,春節馬上要來了,如何回家鄉鎮安過春節,在以前來看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卻成了他們最大的問題。
2021年12月9日,西安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而作為鎮安在西安讀書學生中的一員,江欣桐回家之路卻顯得異常艱難。她從1月15日接到可以返鄉通知到1月19日到達鎮安,這期間有很多艱辛,但更多的是感動。
其實,早在江欣桐等大學生返鄉之前,就有一班人為了他們的返鄉晝夜忙碌著。
春節臨近,伴隨著在外大學生返鄉高潮,鎮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返鄉大學生轉運專班的工作一刻也沒有停留。本著鎮安籍大學生“回得了縣,進得了村,過得好節”的目標,鎮安抽調精兵強將,與西安高校對接,打通了大學生返鄉的“高速通道”,贏得了大學生和家長的贊揚,他們稱這是一條溫暖之路,這條路實實在在反映了疫情之下的“鎮安溫度”。
辛苦筑路人
為有序組織在外就讀大學生順利返鄉,鎮安縣成立了大學生返鄉轉運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返鄉學生政策解答和“點對點”轉運工作。
大學生通過縣委、縣政府推送的《致鎮安籍在外大學生的一封信》、接轉流程和24小時暢通的熱線電話,知道要在離校前準備哪些必備資料,明白在返鄉途中要遵守哪些工作流程,做到心中有數。
工作領導小組還安排專人,提前與86所大中專院校主動對接,準確統計院校放假時間、每天返回學生數量、具體院校、出發地區風險等級、返回所乘坐交通工具、途經地區、抵達時間等詳細信息,并及時將擬返鄉學生信息推送給各組織機構、相關部門和各鎮(辦),做到了信息共享,每所院校、每名大學生、每名接轉工作服務人員和每個大學生家庭信息“四統一”,暢通了學生返鄉“最后一米”,確保了大學生返鄉服務工作“零距離”“零失誤”,提高了服務能力和接轉速度。
鎮安縣還開設了綠色通道,在“兩站一口”設置學生專用通道、學生等候區、學生轉運點,安排專人檢查手續,做好應對工作,并安排80輛大巴,作為“點對點”轉運專用車輛,保障每名大學生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安全回家。
由于前期安排部署到位,信息摸排到位,協調組織運力到位,鎮安這條大學生的返鄉之路顯得緊張、有序、通暢。
近三天,鎮安縣已陸續接轉商洛職業技術學院288人,商洛學院123人,寶雞文理學院77人,陜西科技大學94人,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9人,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53人,陜西中醫藥大學74人,西安醫學院12人,西安美術學院2人,共計732人。
最暖是家鄉
“當下車踏上故土,聽到接應人員的鄉音,一股暖流涌上心頭,如此親切、如此安心。回家過年是啟程,亦是接力,在疫情之下,是對社會機制與擔當的考量,是高效強大的組織力,是分秒必爭的戰斗力,是眾志成城的凝聚力,是傾心傾情的服務力!當疫情封控時,家是一盞明燈,家是一個意念,家是溫暖的港灣!感謝所有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你們用愛與責任為我們撐起一片天,在這個特殊的寒冬,鎮安用實際行動,給予了我們一個肯定的答案!”
這是長安大學江欣桐和她的同學送到鎮安縣科教局的感謝信中的話。江欣桐是西安解封后第一批回到鎮安的大學生之一。她的回家路可謂一波三折。
自西安本輪疫情發生以來,長安大學封校隔離1個多月,29輪核酸檢測確保學生健康狀況。1月15日,接到組織學生返鄉的通知后,長安大學按照疫情防控政策規定和“科學評估、學生自愿、一人一策、全程追蹤”的原則,組織北校區本科生開始分批錯峰離校返鄉。而鎮安縣連夜開會,部署大學生返鄉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工作組積極與學校溝通聯系,最終確定于1月19日接鎮安籍長安大學學生返鄉。
江欣桐說:“得知消息的我們歡呼雀躍,終于迎來了希望,可以回家過年了!隨之而來的是,老師告訴我們商洛籍的學生統一送往商洛市,鎮安縣和商洛市是兩條不同的路線,如果我們一起到商洛市,就會面臨二次換乘,本來兩個小時直達的路程,可能需要一天甚至更長時間,特殊時期,換乘就會增加風險,沸騰的心一下降至冰點,后來想想只要能回去,多繞200公里我們也愿意。”
當鎮安縣科教局在18日得知這一情況后,想學生所想,為讓鎮安的學生坐上直達班車,緊急和學校領導、公交公司對接,溝通多達10多次,直到凌晨2點,長安大學34名鎮、柞學生專車專線安排到位,各轉運點也連夜忙碌起來。
江欣桐說:“19日早上7點多,我們懷著忐忑的心情上了車,結果是我們直通直達,聽到這一消息,好幾個同學都高興的熱淚盈眶。我們知道,這是鎮安縣領導溝通協調的結果,你們通宵達旦伏案工作,只為‘點對點’守護學生離校返鄉,全力保障學生平安回家。在車站聽幾位老師給我們介紹,我們才知道,這些‘小事’縣上主要領導都親自過向、親自安排,瞬間感覺我們的縣城更美了!”
科教局負責人說:“大學生是家鄉的希望,只有家鄉讓他們感覺溫暖了,他們才會熱愛家鄉,畢業后才會留戀家鄉,才會回到家鄉,建設家鄉,這是我們教育人的使命和擔當,因此,這次大學生點對點的轉運,目前看是為老家大學生做一點工作,長遠看來,其實是為鎮安的發展埋下伏筆,責任和意義都很重大。”
江欣桐和她的同學在為科教局送來的感謝信中說:“作為在外的學子,我們一定不負家鄉人的期望,不辜負縣委、縣政府的厚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將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我們的家鄉和關心支持我們的每一個人!”
情灑回家路
對于在西安交大城市學院上學的渭南籍大學生王璐來說,自己的一個錯誤引發了一系列暖心事。
1月18日中午,西安交大城市學院學生專車抵達鎮安汽車站,忙碌的科教局接站服務人員有序地進行掃碼查驗和安排核酸檢測。細心的接站轉運點負責人王銘惠發現一位女學生躲在一個角落瑟瑟發抖,便前去詢問,結果發現這是一名渭南籍大學生,由于著急回家,在城市學院上車時沒有看清,錯乘了發往鎮安的汽車。等發現錯誤時,車輛已經上了西安到鎮安的高速,無法下車。只好一路焦慮地來到鎮安車站,面對陌生的環境,小姑娘緊張而又焦急,眼淚不由得也唰唰地流出來了。
王銘惠了解這一情況后,一邊安慰小姑娘,一邊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對王璐返鄉手續進行查驗和做核酸檢測,同時安排小姑娘取暖,并送去面包和水,讓小姑娘先填飽肚子。旁邊一位鎮安大學生家長看到這一情況,也將帶給自己孩子的涼皮和肉夾饃送給這個坐錯車的女孩,讓王璐異常感動。
接下來,王銘惠立馬電話聯系西安交大城市學院,問清情況后,又聯系王璐的家長,家長說正在辦理來鎮安接孩子的手續。王銘惠一邊安慰孩子一邊安排好專人照顧孩子吃飯和休息,并和該生家長保持聯系,等到下午該生家長到達高速鎮安收費站時,鎮安大學生返鄉轉運點安排專人專車將該生送到家長手中,直到該生坐上家長車輛,大家才松了一口氣。
1月19日,王璐回到渭南后,用手機發來感謝信,表達了自己對鎮安科教局工作人員的感謝。
疫情之下,大學生的回家路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艱難,也從來沒有過現在這樣的溫情。鎮安返鄉大學生轉運點工作人員在寒風中忙碌,卻為返鄉大學生送上熱水和食物,用溫暖迎接回家的學子,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故鄉的溫暖,當然,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疫情之下的“鎮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