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克銳 阮詩峰
陽春三月,桃紅柳綠,春意盎然。在鎮安縣永樂街辦八畝坪村黨員活動室內,50多名干部群眾認真聆聽了一場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主題的講座,縣宣講團成員、縣委黨校原校長任長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縣情和村情實際,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優良家風、如何開展鄉村振興、倡導文明鄉風、營造文明新風等方面,引導大家自強、誠信、感恩,努力建設幸福家園。他詼諧生動的群眾語言,加上不時地與聽眾互動,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贏得了一陣陣掌聲。這是鎮安縣委黨校精心打造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黨性鑄魂·鄉音黨課”黨建品牌的一個縮影。
設立農村教學點
鎮安縣山大溝深,群眾居住比較分散,為了將黨和政府的好聲音及時傳遞到基層群眾中去,縣委黨校在西口回族鎮東莊村駐村扶貧過程中,充分發揮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和政策理論教學的職能優勢,在幫助東莊村發展主導產業、脫貧摘帽的同時,更加注重開展扶貧扶智幫扶。2007年11月,縣委黨校探索開設了面向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的“鄉音”黨課宣講模式,為東莊村配備了電腦和打印機,建起了商洛市首個農村教學點,定期安排黨校教師并邀請林業、畜牧、農業等方面技術人員,在教學點開展扶貧扶智、黨的惠農政策、種養殖技術培訓。東莊村級教學點的開辦,填補了縣級黨校在村級辦學的空白,擴大了黨校教學半徑,延伸了黨校辦學觸角,更加快捷地將黨的好聲音傳遞到村組、院落和田間地頭,加強了對農村黨員干部群眾的教育培訓,增強了農村黨員的黨性認識,提升了貧困群眾的脫貧自信心,為東莊村按期脫貧摘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鄉音黨課進院落
針對農村黨員群眾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外出務工較多、學習教育不經常的問題,2021年10月,縣委黨校又創新打造“鄉音黨課開講啦”黨員教育培訓品牌,組織黨校教師、鎮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優秀共產黨員、返鄉創業青年等深入田間地頭、院落、扶貧車間、搬遷點等場所,用鮮活生動的方言土話講政策、講道理、說故事,確保農村黨員干部群眾聽得懂、記得牢,讓黨的好政策深入民心,落到實處。在開展“鄉音黨課開講啦”活動中,重點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省市縣黨代會精神等,教育廣大黨員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通過“鄉音黨課”平臺,對農村黨員進行分類施教,對群眾進行政策引導。通過政策引領,凝聚黨員干部的精氣神,促進脫貧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土專家走上講臺
為了讓群眾聽得懂、愿意聽,確保鄉音黨課達到預期效果,縣委黨校整合培訓師資力量,構建了以黨校講師、組工干部、理論教員等為主體,以部門專業人才為補充的“鄉音”黨課師資庫,同時還把村黨組織書記、“黨員鄉賢”、致富能手、先進典型等土專家做為“鄉音”黨課師資補充力量,組成“鄉音”黨課宣講團。永樂街辦八畝坪村黨支部書記馬萬權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利用入戶開展疫情防控的間隙,在三組集中安置點院落宣講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并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疫情防控、人居環境整治等群眾最關心的話題結合起來進行宣講,激勵群眾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要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拉家常式的宣講,讓群眾受到了啟發和教育,村民朱大爺聽完后感觸頗多,連連點頭稱贊,激動地說:“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要按照村上的統一規劃,擼起袖子加油干,把我們的日子過得更好。”
2021年以來,全縣已設立縣職中紅二十五軍解放鎮安縣城紀念亭教學點、米糧鎮樹坪村蘇維埃舊址教學點、木王鎮桂林村中原軍區和談代表出發地紀念館教學點等3個紅色現場教學點、10個村級教學點,培育核心講師10名、特聘講師20名及其他各類宣講老師120余人,全縣共舉辦“夜間、席間、掌上、能人、林間和歸鄉”六大課堂的“鄉音黨課”580多場次,受訓群眾4000多人。說到“鄉音黨課”,鎮安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蔣立勇說:“政策好不好,理論宣講效果怎么樣,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下一步,鎮安黨校將靈活宣講形式,群眾需要什么、關心什么,我們就講什么,走進農家院落和田間地頭,進行‘面對面、心貼心’的宣講,帶上鄉音上黨課,與百姓拉家常、話發展,把老百姓關心的、不懂的好政策說清楚、講明白,達到宣講‘接地氣冒熱氣’、百姓聽得懂能領會的效果,讓黨的好聲音響徹鄉間地頭,讓黨的理論知識、方針政策入腦入心、溫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