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姚露 辛恒衛
初夏時節,百花齊放,生機勃勃。在鎮安縣青銅關鎮,處處活躍著黨員干部進村入戶宣傳致富政策、帶領群眾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身影……
今年以來,青銅關鎮把加強基層黨建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主攻方向,堅持以“三百四千”工程和“黨建領航,紅映栗鄉”主題實踐活動為契機,著力抓隊伍、強經濟、聚民心,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大動力,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固本強基筑堡壘
近日,走進青銅關鎮豐收村,村部廣場上健身器材配備完善;便民服務大廳里,村干部正在為村民辦理業務;黨建活動室里,檔案資料有序歸整。“以前的村部又小又破,黨員來開會,有的坐著,有的站著,很多人不愿意來,群眾也只有辦事才會想到村部。”豐收村黨支部書記張健說,新村部建成后,實現了支部工作有場所、黨員活動有陣地、群眾辦事有窗口。
青銅關鎮以黨建陣地建設為抓手,倡導建設陣地與凝心聚力并重,打造了集黨務、村務、醫務、商務、事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重讀入黨志愿書、唱國歌、為黨員過政治生日4項活動,建立理論學習、激勵擔當、教育管理、服務群眾、整改落實五項機制,創新開展以講領學、系統化解讀,以制促學、規范化落實,以研助學、實效化運用,以考賽學、常態化檢測四學四化活動,推動黨內組織生活從“做沒做”向“優不優”轉變。
去年結合村“兩委”換屆,青銅關鎮按照“好人治村、能人強村”模式,突出“雙好雙強”標準,通過“選、挑、換、配、留、派”等措施,推選產生18名政治覺悟高、群眾口碑好、工作能力優、守紀意識強、更為年輕化的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成員,選派16名鎮級機關優秀干部擔任包村干部,進一步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骨干力量,增強班子整體功能。
截至目前,青銅關鎮建成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2個、改擴建2個,懸掛村黨群服務中心標識12個,“一肩挑”村干部年報酬提高到3.6萬元,其他村干部年平均報酬達到3萬元。
典型引領激活力
今年,青銅關鎮東坪村有了大變化。產業發展了,環境變美了,就連村民門前的荒地,也搖身變成了春意盎然的小花園……
東坪村的變化得力于幫扶該村的縣總工會和村“兩委”班子,齊心協力,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助推美麗鄉村建設。今年,東坪村堅持產業興與鄉村美相結合、人造美與自然美相結合,統籌資源、因地制宜,引領能人大戶、“五老”人員、鄉賢會成員、黨員群眾代表等,群策群力,集中開展清理三堆、道路亮化、房屋粉白、“四小園”建設等8項工程,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探索出了“黨建+鄉村建設”的特色路徑,為全鎮鄉村建設樹立了新樣板。
今年以來,鎮上結合“三百四千”工程和“黨建領航,紅映栗鄉”主題實踐活動,在全鎮創新開展了“五個領辦”工作機制。即在全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中,開展每個支部領辦一項集體產業、每名“頭雁”領辦2戶以上農戶帶富奮飛、科級干部領辦一個以上“歸雁”人才建家鄉,鎮、村班子成員領辦一個招商引資項目、駐村單位領辦一項重大項目。
目前,全鎮已有56名黨員引領610戶農戶發展烤煙、種植中藥材7000畝;16名科級干部引領21名返鄉“歸雁”在家鄉領辦企業、發展產業;支部領辦12個集體產業,招商引資1.7億元,簽約落地4個項目。
產業發展促增收
走進青銅關鎮前灣村烤煙種植基地,放眼望去,一箱箱綠油油的烤煙苗迎風搖曳,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村民們忙著正在覆膜、育苗。
“從2020年4月開始,我就在烤煙種植基地務工,一個月收入2000多塊錢,現在我妻子和孩子也在烤煙基地務工,一家人一年能收入8萬多塊錢,比出門在遠處打工穩當得多了。”58歲的吳成林高興地說。
前灣村從2021年開始,積極探索建立了“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烤煙產業發展模式,流轉土地230畝,發展訂單種植,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全村種植烤煙109戶、1000多畝,年烤煙收入達到50萬元,戶均收入4.6萬元;凡在烤煙基地務工者,采取工資日結的方式,吸引周邊40多名群眾務工賺錢。”前灣村黨支部劉厚成說。
青銅關鎮堅持立足各村實際,挖掘優勢資源,探索推行資產盤活型、筑巢引風型、能人帶動型、支部引領型、抱團發展型“五型”經濟發展模式,針對發展狀況,村黨組織牽頭、黨員帶頭,采取“黨組織+農民專業合作+基地+農民”的發展模式,優先扶持前景好、見效快、穩定性較好的村集體項目,增強村級經濟實力。
目前,青銅關鎮已消除“空殼村”2個,6個村實現3萬元以上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覆蓋,其中4個村集體經濟達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