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段少華 陳風軍)今年以來,鎮安縣圍繞打造生態文明示范先行地的戰略定位,積極開發“生態貸”金融產品,創新建立“四個三”生態金融支撐機制,促進生態資源向生態資本轉化,加速生態產品價值轉換,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搭建三個平臺,構建轉化新路徑。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轉換、農村產權服務、評估認定平臺,采取“銀行+”模式,依托縣農商行組建縣生態產品價值轉換中心,開發“生態貸”綠色金融產品。在縣農商行28個營業網點設立“生態貸”專營柜組,豐收村試點建立“栗鄉普惠金融e站”。建立農村土地經營權、林權流轉服務中心,為企業和生產經營大戶依法流轉農村土地經營權、林權提供服務。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林權資產價值調查評估,為企業、農戶在銀行增信和抵押貸款提供依據。目前,已為11家綠色企業授信2.95億元,向10家綠色企業、綠色項目發放“生態貸”2.84億元,其中綠色企業6家、綠色項目10個。
強化三大舉措,便利融資降成本。降低企業準入門檻、實行貸款利率優惠、建立轉貸補償資金,對“生態貸”企業客戶在同等標準下提高客戶系數5—10個百分點。對全縣農戶實施生態資產增信,提高農戶客戶系數20—50個百分點??h農商行對“生態貸”準入客戶實行利率優惠,貸款利率平均下調50—100BP。鼓勵引導政府機構將財政專戶設在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中心,探索將生態環保專項資金存入縣生態產品價值轉換中心,所得增值統籌使用支持綠色企業化轉貸難題,降低銀行放貸風險。目前,已為10家企業增信8000多萬元,已為2300多戶農戶增信5000多萬元。
開展“三綠”認定,鎖定主體提效能。開展綠色企業、綠色項目、綠色產業認定,出臺了《鎮安縣綠色企業認定評價暫行辦法》《鎮安縣綠色項目認定評價管理辦法》《鎮安縣綠色產業認定評價導引》,建立綠色企業數據庫、綠色項目庫、綠色產業清單,推動“三綠”認定規范化。目前,已認定綠色企業16家、納入綠色項目庫重點項目68個,建立綠色產業目錄六大類72項。
建立三項機制,政銀擔保聚合力。建立政銀企對接、銀擔銀保、績效考評機制,結合“三百四千”工程奮力趕超行動,每季度召開一次政銀企座談會,引導縣金融擔保公司與各銀行定期對接,縣上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納入各鎮辦和相關部門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目前,6家銀行與26家企業達成貸款協議3.71億元,縣擔保公司在保24戶903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