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邢 靜)為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全過程、全方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鎮安縣全面統籌推進河長制、林長制工作,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再上新臺階,全面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鎮安縣在省、市水利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以借鑒江浙兩省“五水共治”的河長制經驗為基礎,從2014年7月率先實行河長制。按中央、省、市全面推進河長制的《意見》和《實施方案》要求,總結工作經驗,制定了《貫徹意見》,全面推進河長制。鎮安縣堅持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以縣、鎮、村三級河長職責為抓手,以“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為目標,實行“治管同步,水岸同治,管保同治”三位一體。嚴格執行縣級河長月巡、鎮級河長旬巡、村級河長周巡、組級河長日巡和監管員全天巡五級巡查制度,采取縣級河長包流域、鎮級河長包轄區、村級河長包河段、組長包農戶、農戶包門前河道及房前屋后保潔“五包”責任制,保障三級河長巡查、監管、督導、整治、考核五級職責的落實,實現資源管護、污染防治、環境整治、防災減災、安全度汛和社會穩定六覆蓋。在15個鎮辦和154個村(社區)分別設立鎮級、村級河長指揮機構,建立一級向一級負責的河長制責任體系,全縣共落實縣級河長8人、鎮級河長30人、村級河道監管員308人,將河道管護任務納入縣、鎮、村三級黨政一把手工程,每年定期召開全縣河長制推進會,使全縣河道生態、供水、防汛等責任得到全面落實。印發《鎮安縣全面推進河長制實施方案》《鎮安縣河長制巡河工作制度》《鎮安縣凈化母親河行動實施方案》等系列方案,簽訂鎮安縣鎮級“河長”目標責任書,創新“巡河日志”模式,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排查河湖管理范圍內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突出問題,發現一處、清理一處、銷號一處,推動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工作落實;根據《鎮安縣河長制工作考核管理辦法》,圍繞河長制年度工作要點和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情況,對河長制工作標準化建設、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重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不斷推動河長制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并取得成效。
依據全市《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方案》,鎮安縣要求全面加快林長制的推進實施,明確了地方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保護和發展林草資源目標責任,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縣、鎮、村及時出臺《林長制實施方案》,成立由黨政一把手任總林長的組織機構。在全縣15個鎮辦、2個國有林場、165個村(社區、管護站)共成立林長制辦公室183個,設立林長制公示牌184個。設縣級林長17名、鎮級林長148名、村級林長806名,落實包抓責任區護林員2444名。制定了林長制會議、督查等五項制度,及時頒發鎮安縣總林長令,構建了各級林長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林草管理保護機制,各級林長覆蓋率達到100%,確保森林資源安全和林區秩序穩定。全面落實“人盯人+”護林防火機制,全縣實現火災零發生,獲得陜西省秦東地區“2021年度護林聯防工作先進縣”榮譽稱號。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受到省市好評,在陜西秦嶺重點林區重大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治會議上交流經驗。野豬危害防控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市防控野豬危害綜合試點現場推進會在鎮安縣召開。創建省級森林城市成果得到有效鞏固,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獲得“商洛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表現突出集體”稱號;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8.5%,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縣榮譽稱號。“鎮安板栗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評為首批陜西省特色農業產品優勢區。全縣核桃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在“全市核桃產業高質量發展交流研討會”上交流經驗,榮獲“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