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任拉利 連萍 王 琦)8月9日,筆者從鎮安縣委改革辦了解到,今年以來,鎮安縣聚焦經濟發展和改革攻堅任務,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提升服務效能,助推全縣形成辦事更高效、市場更滿意、支撐更有力、預期更穩定、親清更統一的營商環境。
鎮安縣不斷持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將全縣16個部門424項政務服務事項集中辦理,圍繞審批依據、辦理流程、時限要求,印發《鎮安縣行政審批事項受理清單》,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精簡申請材料。特別是對31項高頻事項壓時限、減流程、減材料,出臺《鎮安縣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細則》,社會投資標準(備案)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80個工作日,企業開辦實現1個工作日內辦結。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802戶,累計達到2.18萬戶,較去年增長11%。
同時,精準實施“小切口”改革,實施“鎮周到”政務品牌、質量服務超市、“五未三倒”項目服務機制等經濟領域“小切口”改革,從源頭優化政務服務。事前做到項目謀劃、對接需求、前置服務、招商引資“四個精準”,實施全鏈條閉環模式“鎮周到”政務服務;事中實行“簡單事立即辦”“容缺受理+承諾制”“五辦服務”等,精準解決手續審批難的問題。對已劃轉的183項行政許可事項流程進行梳理,依法依規給流程、材料“瘦身”,再造流程47項,精簡資料87件,制定幫辦代辦事項清單161項,幫辦代辦52件。《陜西省鎮安縣建樹“鎮周到·安心辦”政務服務新品牌》等4項典型案例在中國發展網等國家級平臺刊發,《鎮安縣以“小清單”鏈通“全周期”》等3個“小切口”改革案例在《要情快報》《改革工作動態》等省級簡報刊發。
鎮安縣還積極推進要素保障改革,深入開展“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印發《鎮安縣推進標準地改革實施方案》,實行“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諾、一次性辦結”告知承諾制,明確自2023年起縣域工業集中區新增工業項目用地“標準地”供應不低于50%,逐步實現鎮云新區及城鎮成片開發區“標準地”供應。深化“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成立畝均辦,積極推廣節地型、緊湊型高效開發模式,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省級以上園區畝均效益進行綜合評價,促進“創新強、畝產高、節能好、減排多”的企業加快發展。目前,全縣46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評價分類,其中9戶為A檔、37戶為B檔。
鎮安縣注重優化提升招投標服務水平,助推房地產建設及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投標實現網上公共資源平臺公開交易,建設單位、投標企業、監管機構均在網上報名、資審、投標、評標、定標。實行數字證書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跨地區、跨平臺互認,實現異地評標,有力推動市場主體使用網絡共享數字證書開展招投標交易。實行以信用承諾和銀行保函代替繳納投標保證金制度,簡化招投標辦事程序、全面提高招投標工作效率。上半年以來,已有62個投標企業、9個建設單位通過公共資源平臺交易,完成招投標項目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