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辛恒衛 劉 輝
金秋時節,在鎮安縣西口回族鎮,林間、田野五彩斑斕。青翠欲滴的松子樹下、金黃的稻田里、碧色的蟹塘邊,處處都是“人勤秋忙顆粒歸倉,爭分奪秒搶收搶種”的動人畫卷,隨處可見農業產業發展帶來的豐收景象。
西口回族鎮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發展思路,用產業化思維發展現代特色農業,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條,調整優化“山上華山松、川道有魚蟹、金稻是貢米、半山藥材香、戶戶有勞務、全域能旅游”的產業布局,實現一大批高品質農產品暢銷省內外消費者的餐桌。
松子 致富金豆豆
9月27日,在西口回族鎮石景、長發、東莊、石門四個華山松基地村,放眼望去,開闊的山坡松林茂密,青翠欲滴。
據了解,石景、長發、東莊、石門四個村,地處海拔1100米的高山上,氣候條件獨特,村民們揚長避短,大力發展華山松產業。
走進村莊,只見農家院落、房間的空地上,到處堆放著黑油油、脆生生的松子,運輸松子的車輛來回穿梭,熱鬧非凡。
在石景村營銷大戶朱萬華的門前,排滿了前來交售松子的村民。為朱萬華幫工的20多人有的過秤、有的裝袋、有的扛著袋子上車,忙得不亦樂乎。
朱萬華說,自立秋后華山松子成熟上市以來,他每天都能收購外銷三四噸松子,主要銷往黑龍江、遼寧、吉林等地,最近不到兩個月就銷售松子200多噸。
正在長發村營銷大戶聶達明門前交售松子的村民朱青虎樂呵呵地說,今年他家已成材的40畝華山松可采摘松子2000多公斤,按每公斤2.4元的價格,可收入5000多元。
西口回族鎮黨委書記王濤介紹,石景、東莊、長發、石門這4個村山高氣候涼,很適宜發展華山松產業,成熟的松子品質最佳,在市場上銷售得比較好。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鎮上就引導村民栽植華山松。目前,種植華山松5萬多畝,栽植華山松的農戶達到4200戶,占林地面積的80%,華山松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今年情況不錯,市場行情好,4個華山松基地總收入可達到1500多萬元,人均收入約為4000元。”王濤說。
如今,依靠小松子富裕起來的4個村的回漢族村民,70%的人家按照鎮上統一規劃蓋起了小洋樓、購買了小汽車,摩托車幾乎戶戶都有,大家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稻魚 增收“好幫手”
在西口回族鎮嶺溝村,日前,陜西嶺溝鴻農業有限公司組織村民幫嶺溝村水稻生產基地搶收稻谷,確保稻谷顆粒歸倉。
“以前曾因栽培技術不到位,田間管理技術跟不上,產量上不去,導致嶺溝村大面積稻田改成了旱地或魚塘。2020年,陜西嶺溝紅農業有限公司流轉200畝旱田改栽水稻。”嶺溝村黨支部書記汪冠鴻說,“嶺溝米顆粒飽滿、氣味馨香,施的是農家肥,人工除草,確保了成熟的稻子天然、綠色、無公害。”
據了解,嶺溝村楊家溝口屬北陽山谷地,山勢寬敞,呈喀斯特地貌,有一眼泉水,水溫冬暖夏涼,澆灌著稻田,讓嶺溝村產出的大米清香四溢。
“眼下稻子才開始收割,已有云南、甘肅、河南等地客商訂購嶺溝米。”鎮上駐村干部汪冠銀高興地說。
目前,嶺溝村還養有50畝草魚,去年4月初投放魚苗4000多公斤,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精心喂養,如今魚兒漸肥,豐收在望。
肥蟹 強鎮新產業
在位于西口回族鎮青樹村的鎮安縣嶺鴻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大閘蟹養殖基地,工人一大早就忙碌起來,捕撈、轉運、分揀,一只只個大飽滿、張牙舞爪的螃蟹被分裝打包后進入市場。
大閘蟹養殖基地負責人陳林男說:“今年發展螃蟹養殖200畝,4月初投放蟹苗3000公斤,捕撈季預計能收獲鮮螃蟹1萬公斤左右,按照每公斤100元出售,可實現收入100萬元左右,主要銷往西安和鎮安本地市場。”
青樹村地勢平坦,一條河流穿境而過,形成了大面積的濕地、沼澤和湖泊,具有得天獨厚的水產養殖條件。
2017年3月,在西安創業有成的青年陳林男在一次外出考察時來到青樹村,發現了水產養殖商機,當年11月他就在青樹村投入資金近千萬元流轉承包下濕地510畝,種植水稻160畝、建蝦池150畝、建蟹塘200畝,做起了特色水產養殖。特別是在養殖大閘蟹方面,為進一步掌握養殖技術,陳林男一邊從書中找答案,一邊向專家請教學習,通過不斷實踐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養出的大閘蟹品質高、味道鮮,市場銷路好。
“大閘蟹養殖基地建成后,既讓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增收,還讓村上20多名群眾能在家門口長年務工。”西口回族鎮駐鎮安縣嶺鴻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黨小組長丁峰說。
時間見證前行,奮斗澆灌沃野。如今,鎮安縣西口回族鎮處處涌動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熱潮,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