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瑚 銳 陳 媛 辛恒衛
初秋的鎮安縣云蓋寺鎮巖灣社區百花爭艷、游人如織。社區內的“陽川大院”作為“網紅”景點,已成為當地居民和外地游客賞景、體驗民俗、休閑娛樂的首選地。
近日,筆者走進巖灣社區,隨處可見五彩繽紛、鮮艷奪目的三角梅、海棠花等花卉,嬌艷的花朵、搖曳的花枝點綴著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白墻青瓦、小橋流水,勾勒出一幅美麗的鄉村水墨畫卷。
“今年以來,我們社區開展了‘十拆、十潔、十全、十美’四項環境整治行動,拆除345國道沿線違規廣告牌、違規搭建、閑置圈舍和危房,修復田坎、粉刷墻面、清理河道溝渠等,改廁43個,新建蓄水池2個,建成小公園3個、小廣場300平方米……基本實現了路面、河道、墻面、廁所等‘十潔’標準和社區內‘陽川大院’的‘村在林中、院在花中、人在景中’的幸福景象。”巖灣社區黨支部書記胡世坤說。
“從三四月份開始,一直到11月前后,每天都有很多游客來賞花拍照。節假日和周末,游客會更多。”經營“小橋流水”農家樂的居民柯賢哲說。
鄉村旅游就是讓游客觀農村景、吃農家飯、體驗農家生活。隨著各級政府支持鄉村旅游的力度不斷加大,巖灣社區的旅游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完善。
前來巖灣社區“陽川大院”游玩的陳先生欣喜地說:“過去到這里來玩,感覺餐飲、住宿的地方少。僅僅一年時間,社區里的條件改善了很多,特別是社區的打卡地——‘陽川大院’里既有民宿客棧,也有農家樂飯店,更有旅客娛樂的文化廣場和小影院,吃飯、住宿、娛樂樣樣都有,很方便。”
干凈整潔的社區面貌,濃郁深厚的孝善文化,樸實厚重的農耕器具……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越來越多的游客把照片、視頻發到微信朋友圈、快手、抖音等平臺,進一步擴大了巖灣社區的知名度和“陽川大院”的影響力。
游客多了,居民的腰包也鼓了。“剛開始經營農家樂的時候,還擔心生意不好。現在回頭客多了,自家種的葡萄、木耳、時令蔬菜經常銷售一空,一年下來能掙好幾萬元。”經營“姑嫂”農家樂的居民何詩芳高興地說,“這幾年,政府還帶我們去咱陜西袁家村學習,讓我深受啟發,讓我進一步看到了持續增收的希望。”
在巖灣社區“陽川大院”里,像柯賢哲、何詩芳一樣從事鄉村旅游的農戶還有很多。鄉村旅游就像一架城鄉融合發展的“橋梁”,讓更多群眾實現了增收致富,也讓傳統的村落逐步有“里”有“面”,顏值不斷刷新。
近年來,云蓋寺鎮發揮自身獨特的歷史人文和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積極建設旅游強鎮,旅游業已經成為全鎮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
“我們將持續挖掘全鎮的鄉村旅游潛力,打造出更多的‘花卉村、藥材村、魔芋村’,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和特色旅游發展,讓更多的居民群眾得到實惠。”云蓋寺鎮黨委書記全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