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陳世駿)2025年以來,鎮安縣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大隊進一步強化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數據運用。在非現場監管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執法人員優先通過電話與相關企業取得聯系,積極指導企業進行整改,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全力幫扶企業及時排查并消除環境風險隱患。例如,成功協助某磚瓦建材企業解決爐窯風機故障導致流量數據為零的問題,幫助某肉食品加工企業改善廢水間歇性排放方式致使傳輸有效率低的狀況。截至目前,已累計幫助相關企業發現并解決問題4個,贏得了企業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市生態環境局鎮安縣分局緊緊圍繞提高執法效能這一核心目標,持續完善環境執法服務體系,積極探索創新執法監管模式,通過實施正面清單化管理、強化自動監控系統巡查以及合理運用自由裁量權辦理免于和減輕行政處罰案件等一系列舉措,切實為企業減負,為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筑牢堅實保障。
自環境執法正面清單制度落地實施以來,市生態環境局鎮安縣分局秉持鼓勵企業守法經營、實施正面激勵的原則,不斷優化監管方式。分局動態調整正面清單企業名單,目前鎮安縣已有8家企業被納入正面清單管理范疇。對于這些納入“正面清單”的企業,分局大幅減少現場執法頻次,更多地借助無人機巡查、系統巡查、視頻監控等非現場監管手段,在確保有效監管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
在查處環境違法行為時,分局充分考量企業實際情況,嚴格落實裁量權基準,依法依規實施免于處罰或減輕處罰。一方面,對于符合實施生態損害賠償條件的案件,分局及時啟動賠償程序,委托具備資質的單位開展生態損害鑒定,并督促相關方及時進行損害賠償。
2024年,分局共辦理行政處罰配套生態損害賠償案件2件,2025年以來已成功辦理1件。分局將生態損害賠償落實情況作為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的重要參考依據,依法依規實施降檔處罰,累計減輕企業處罰金額達37萬元。另一方面,對于積極配合整改且環境影響輕微的違法行為,分局嚴格按照裁量權基準實施免于處罰。2025年以來,已辦理免于處罰案件1件,免于處罰金額10萬元。這種“寓教于罰”的執法方式,既有力維護了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又充分彰顯了執法的溫度與人文關懷,有效提升了企業守法經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