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張瑩雪 鄭光子)今年以來,柞水縣繼續加強與科技部、高淳區等對口幫扶單位溝通銜接,廣泛凝聚專業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力量,下茬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實現全年退出37個村,穩定脫貧10006人,聚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完成整縣摘帽目標。
強化脫貧產業培育。大力發展“一主兩優”產業,全面實施“1153”工程,探索“借棚還耳”“借袋還耳”發展模式,引導更多群眾自主發展木耳產業。實施木耳提質增效工程,加快“一區一環線”木耳栽培示范基地建設,新建大棚1000個、木耳栽培基地50個,發展木耳栽植7500萬袋,同步推進食用菌技術研究、木耳菌種繁育及產品研發。重點培育10個鄉村游示范村,新建民宿80家、農家樂150家。大力發展藥、菌、花卉等林下經濟,種植道地中藥材1萬畝、建設示范基地4000畝,打造金錢河、金井河流域4個鎮21個村“百里藥谷”。扶持壯大集體經濟,統籌推進光伏、電商等特色產業,建成外貿服飾產業園,為貧困群眾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和就業崗位。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全力推進“兩房”建設,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139戶、非貧困戶危房改造512戶;穩步推進易地搬遷對象入住,抓好10個社區工廠等配套設施建設,全面提升移民搬遷實際入住率、拆舊復墾率、穩定脫貧率和群眾融入度。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油返砂”道路整治75.8公里、安保工程68條213.7公里,新建橋梁10座557延米,完善農村道路27條86公里。建好小嶺、曹坪等集中供水和9個非貧困村安全飲水工程,力爭全縣農戶安全飲水率達100%、自來水普及率達95%以上。
落實各項扶貧政策。認真研究省上“三個新增”政策,扎實推進易地搬遷戶舊房騰退,完成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跨省調劑節余指標1000畝,加強涉貧領域資金爭取,切實緩解脫貧攻堅資金壓力。建立控輟保學長效機制,健全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資助幫扶體系,力保貧困家庭子女資助全覆蓋。全面落實“一降兩提三免四保障”健康扶貧政策,扎實開展疾病防控“八大行動”,將大病救治病種擴大到25種,降低住院非合規費用占比,減輕參合群眾就醫負擔。同時,精準落實金融、生態、就業等各項扶貧政策,完善政府、社會和保險“三位一體”救助機制,織密織牢政策兜底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