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張瑩雪 鄭光子)在發展木耳產業過程中,柞水縣積極培育,形成以國有公司為龍頭、非公經濟為支撐、合作組織為輔助的規模化發展態勢,利用這三大平臺木耳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成立國有公司。縣上成立旅投、扶投、科投、林投4家國有企業,每家企業分別負責建設1條年生產能力2000萬袋的木耳菌包生產線,以成本價格向全縣各大木耳生產基地供應原材料,保證木耳原材料供應充足、成本低廉。每家企業建設1個加工車間、1個倉儲物流庫房、1個廢料回收工廠、1個木耳大賣場,提供加工、倉儲、銷售、廢料回收等服務,形成從生產端到回收端的全鏈條產業發展模式。
招引非公企業。縣上先后引進陜西中博、陜西野森林、陜西秦峰、陜西新田地等非公企業,參與木耳袋料生產、冷鏈倉儲、配套產品開發、包裝營銷等生產經營,激發整個產業的活力。引進淘寶、京東等電商公司,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和農產品物流平臺,鼓勵各種商戶、農家樂等發揮市場面廣的優勢,充分調動各類社會資源向木耳產業聚集,有效擴大木耳產業銷售終端覆蓋面。目前,共引進非公企業230多家,與全縣820多家商戶、餐飲企業簽訂供銷協議,木耳產業聚集效應初步形成。
扶持合作組織。縣上出臺鼓勵發展經濟合作組織的獎勵政策,對帶動10戶貧困戶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貼息貸款50萬元,對帶動3戶貧困戶以上的家庭農場,貼息貸款10萬元,協調金融機構向各類經營主體發展“產業貸”32筆1502萬元,鼓勵有技術、有場地、有設備的能人大戶,發展木耳大棚、收購加工、物流運輸等合作組織,發展專業合作社303家、家庭農場40家,為木耳產業規模經營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