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基層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他嚴格踐行黨員的莊嚴承諾,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踐中,走在前、干在前,讓黨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讓全村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他就是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黨支部書記李正森。
近日,我們驅車來金米村,村里大棚的木耳長勢喜人,村民們都在忙碌地采摘木耳,木耳生產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說起村支書李正森,大家都豎起了大拇指。
“李支書快看,這個耳棒有些霉爛,你們幫忙找個技術員給看一下。”“行,我給聯系一下技術員,最遲明天把技術員叫到一塊,現場看看怎樣能解決這個問題。”在一個木耳大棚里,村民鄒定偉正在向李正森反映自家的個別木耳菌袋上突然出現綠色霉變的情況。
“我們家以前沒有經濟來源,我在家種點地,打打零工,維持生活,現在我們村上的黨員中心戶,帶動我們發展木耳產業,我包了5個棚,種了10萬袋木耳,4個月左右能掙將近3萬元錢。”今年58多歲的鄒定偉高興地說。李正森跟村干部幫他制定了脫貧措施,安排黨員中心戶鄒定益幫助他發展木耳產業,為他提供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讓他在家門口種起了木耳。
木耳產業是金米村的脫貧主導產業。今年以來,李正森帶領全村黨員干部,通過支部聯系集體經濟,幫助對接政策資金,支委聯系產業基地,幫助搭建就業平臺,黨員中心戶聯系黨員群眾,幫助開展技術指導,暢通購銷渠道。挑選6名木耳種植經驗豐富的黨員成為“木耳產業黨員中心戶”,提供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切實發揮支部領航和黨員示范帶動作用,幫助群眾發展木耳產業。
“我是一名老黨員,我被村上評為黨員中心戶,李支書三番五次上門,讓我帶動了6戶貧困戶承包木耳大棚11個,帶領他們致富,過上好日子。”黨員中心戶鄒定益說起村里的木耳產業,頭頭是道。
俗話說“好黨員帶富一片,好支部帶富一方”,今年以來,李正森為了更好地發揮帶富群眾的作用,探索總結出了由支部牽頭田園綜合體建設,采取一個產業項目、一個支委主抓、一群黨員參與的運行模式,加快了各項工作進度。此外,他還積極引導村內的正森農業、新松香業、騰達養殖、福順養殖等專業合作社參與精準扶貧工作,加速了貧困戶的脫貧步伐。
李正森告訴記者,自黨旗引領脫貧路主題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村里積極探索總結了“黨支部+黨員中心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今年春季種植木耳156萬袋,人均增收2800多元。下一步,村集體經濟正在建設的兩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大棚,建成投產后預計種植秋耳300多萬袋,人均增收5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