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張瑩雪鄭光子)今年以來,柞水始終將制度建設作為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的主要抓手,推動監管方式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變,筑牢預防拖欠農民工工資防線。
嚴格執行工資保證金和應急周轉金制度。修訂完善了《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實施暫行辦法》,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納入部門和鎮辦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累計收取農民工工資保證金269戶2008.74萬元,其中2018年存入180多萬元,退還26.3萬元。將農民工工資應急周轉金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縣財政專項設立農民工欠薪應急周轉金1000萬元,專門用于討薪群體性事件中支付農民工臨時生活費和返鄉路途費。
全面推行“黑名單”和勞動保障誠信制度。按照省市《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對管理不規范、欠薪事件多發的用人單位,列入市場禁入黑名單,已納入陜西省違法失信“黑名單”信息共享平臺企業1家,曝光拖欠勞動報酬典型案例兩起,有效震懾了在柞施工單位違法用工行為。全縣各類建設項目招標過程中,投標企業必須持有“無拖欠農民工工資證明”方可參與,2018年累計出具“無拖欠農民工工資證明”510份,有效杜絕了不良信譽企業進入本縣建筑市場。
著力實施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和工資銀行代發制度。全面推行建設工程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和施工企業直接發放農民工工資制度,督促施工企業規范建立工人花名冊、建筑業勞動合同、考勤表、工資發放表等相關臺賬,規范工資支付行為。嚴格落實“縣域內施工單位建立農民工工資專戶后,行業主管部門方可發放開工許可”的要求,農民工工資實名制管理工作系統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