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侯彥亮)在脫貧攻堅戰中,柞水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和貧困退出標準,聚全縣之力集中攻堅,盡銳出戰,精準發力,確保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聚焦長期受益,培育壯大扶貧產業。做大做強“一主兩優”主導產業,新建木耳大棚1000個,種植木耳7500萬袋。建成千畝中藥材示范種植基地4個,引導7000多戶群眾通過“借苗還藥”發展中藥材兩萬多畝。建成休閑農業示范點12個、農家樂集群8個、特色民宿5家、休閑農家282家,全縣10226戶產業扶持戶均有1-2個中長期產業項目。
聚焦穩定增收,持續拓寬就業渠道。創新“三建三帶”就業扶貧模式,扎實推進“六個一批”就業扶貧幫扶舉措,建成村級勞務隊79個,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7778戶12673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至少有一人就業。積極開展寧商勞務協作,邀請江蘇企業來柞開展專場招聘會11場次,征集崗位信息1500多條,向江蘇輸出貧困勞動力87人、帶動貧困勞動力就地就業161人。
聚焦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建立“七長”責任制和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考核問責機制,全縣無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輟學。全面落實國家普惠性濟困助學政策,2019年累計資助11800人,撥付資金632萬元,為977人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732.7萬元;爭取社會幫扶資金122萬元,資助困難學生407人次,全縣建檔立卡貧困生資助覆蓋率達100%。
聚焦醫療保障,落實健康扶貧政策。全縣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81個,在縣政務服務大廳、縣內13個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設立“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窗口,便民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全面落實“一降兩提三免四保障”醫療政策,貧困群眾參合率達100%;篩查管理25種大病患者333人,救治管理率達100%;累計救助貧困慢病患者8009人,慢病簽約服務率達100%。
聚焦住房安全,扎實推進兩房建設。搬遷安置易地扶貧對象2979戶11555人,規劃建設集中安置點21個,全部實現實際入住。實施危房改造752戶,其中貧困戶251戶、非貧困戶501戶,竣工率達100%。健全社區管理機構,成立物業管理公司9個,新建社區工廠兩個,開發就業崗位1500多個,全縣9個“雙示范”創建點硬件設施均達到“七有”標準。
聚焦補齊短板,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全縣79個村41624戶137909人安全飲水全部達到認定標準,安全飲水覆蓋率達100%。建設、改造低壓線路11條16.32公里,完成戶表改造3156戶,全縣農戶智能電表改造率、貧困戶通電率均達100%。28條66.36公里“油返砂”道路整治、25條103公里通組公路建設全面完成,建制村道路通暢率達100%,在全市率先完成交通脫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