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曉文
盛曉輝經常上門給幫扶戶送藥
疫情防控期間,柞水縣紅巖寺鎮大沙河村幫扶干部盛曉輝購買口罩、消毒液、藥物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到幫扶戶家中,他包扶的3戶貧困戶家中有老人小孩,也有慢性病患者。他說:“為防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通村道路封堵,群眾外出不方便,特殊時期一定要呵護好這些人,不能餓著他們,更不能讓慢性病患者停藥。”
我家能過上好日子,多虧了你
提起幫扶干部盛曉輝,家住大沙河村雙溝垴的陳敦洪感激不盡,現年38歲的他患有聽力三級殘疾,全家6口人,父親陳守庭患有慢性病,母親黃俊芝聽力三級殘疾,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家里生活特別困難。他家2015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紅巖寺鎮扶貧干部盛曉輝成為他們家的幫扶責任人。
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后,盛曉輝立即制訂脫貧計劃。陳敦洪雖然耳聾,但手腳麻利,腦子靈活,盛曉輝就向殘聯申請了助聽器,陳敦洪佩戴助聽器后與常人沒什么區別。2017年,盛曉輝通過轉移就業扶貧,在西安物流公司給他找到一份工作,月收入3000多元。丈夫在外務工,妻子田秀葉每天把老人安頓好,將兩個孩子送到學校就沒事做,在盛曉輝的幫助下,她在家養了7箱土蜂、兩頭豬,種了3畝連翹。2019年陳敦洪在外務工收入3.2萬元,家里養蜂收入1600元,養豬收入5000元,加上養老金、殘疾人補貼、省級公益林補償、入股村集體經濟分紅等,人均純收入7000多元。
陳敦洪不在家,黃俊芝生病,盛曉輝把她送到醫院,忙前忙后辦理入院手續,老人出院又把她接回家。每周一次的入戶走訪,他都要提前給老人打電話,看需要什么給捎上,給兩位老人捎藥送藥是平常事。去年冬天,他又買了爐子和煤給老人送去。
近日,盛曉輝為陳敦洪家送去了種子和肥料,幫助春播洋芋2.3畝,為陳敦洪聯系外出務工的車輛。陳敦洪的父親感動地說:“我家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多虧了你的扶持。”
他就是我的親兒子
76歲的程先洪是退役軍人,早年喪偶,他和患有精神病的次子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很窘迫。盛曉輝深知這樣的家庭,要想改變貧困面貌要下很大功夫。他從改變居住環境入手,請幾位同事幫忙把程先洪家房屋四周堆放的柴火放整齊,院落雜草清除干凈,更換老舊電線和電燈開關,又從鎮民政辦領取被褥,購買床單被罩,把兩人的床上用品更換一新。柞水縣殘聯工作人員到鎮上辦理殘疾證時,他用車把程先洪的次子拉到鎮上為其辦理精神殘疾證,還為老人更換了取暖爐和煙囪管,備足取暖的柴火。程先洪逢人便說:“曉輝就像我的親兒子,把我們家照看得很好。”
家庭環境改善了,盛曉輝幫老人在6畝荒坡地里種上連翹,又種植了5畝中藥材,對原有的8畝板栗進行科管,去年程先洪家僅板栗一項收入2000多元。2019年程先洪產業收入5500多元,加上各種補貼,人均收入5000元,實現了脫貧“摘帽”。
他讓我有了工作
程秀鋒無兒無女,獨自一人生活,20年前一場大病使他雙目失明。盛曉輝第一次到他家入戶走訪,就向他許下承諾:“有啥困難盡管說,我盡一切努力幫你解決。”
程秀鋒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房后出水被阻,門前坑洼不平,程秀鋒出門非常不便,盛曉輝立即向鎮上申請危房改造。隨后,更換了房頂木料,房屋里外進行涂白,院落水泥硬化,程秀鋒家的居住條件得到改善。
40多歲的程秀鋒聰明好學,盛曉輝打算讓他學習盲人按摩技術。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程秀鋒時,程秀鋒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他能去學技術,擔憂的是自己實在拿不出錢來交學費。盛曉輝讓他不要操心,一切聽他安排。聯系好西安的盲人按摩店,盛曉輝開車把他送到店里。經過近半年的學習,程秀鋒熟練掌握了按摩技術,盛曉輝又幫他找到工作,每月2100元的工資,他的純收入由2017年的不足3000元漲到2019年16317元,在短短3年里翻了幾番。說起現在的日子,程秀鋒喜不自勝:“曉輝讓我有了現在這份工作,讓我靠自己的雙手脫了貧。真心地感謝他!”
一分付出一分收獲。通過4年的努力,盛曉輝包扶的貧困戶全部脫貧。面對成績,盛曉輝笑著說道:“只要把貧困戶放到心上,為他們想辦法、找門路、謀發展,把貧困戶脫貧當自己的事來辦,沒有辦不成的事,沒有脫不了的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