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書章
走進柞水縣營盤鎮秦豐村,一條寬敞平坦的水泥路從村口直通秦楚古道景區,村里依托景區積極發展旅游配套的第三產業,打造農家樂集群,解決剩余勞動力進入景區酒店、餐館和景區保潔崗位務工。一座座食用菌大棚沿著村路一字排開,人們在食用菌產業園里忙著采摘吊袋木耳,食用菌產業的規模化生產,讓人人有事可干,家家沒有閑人。談到這些變化,村民們都說,這些都離不開他們的領頭雁、村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周安峰的心血和汗水。
周安峰一直把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村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為了跑項目,他多次到縣上、上省城,找發改、交通、國土等部門要項目。在他爭取下,2011年,秦豐村起點小峪口至終點小灣一條主干道被列入重點項目,干道長5公里、寬7米。經過6個月順利建成,大大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和出行,同時也為通往秦楚古道景區提供了交通保障。
路通了,村民生活用水困難又擺在了周安峰面前。2019年,他抓住脫貧攻堅的契機,多次找水利部門立項,在秦豐村溝垴小地名叫小灣道溝的地方勘察設計并建設了一座水廠,敷設主管道10.7公里,總投資300萬元,徹底解決了全村477戶村民和秦楚古道景區服務業用水困難。
要想富,興產業。為了帶動群眾發展產業,周安峰依托秦嶺生態環境蜜源多的優勢,帶頭養殖中華蜂50多箱做示范,帶動村民發展中華蜂870多箱,年增加收入近30萬元。村民鄭昌德、鄭昌會、韓衛民等13戶貧困戶在他的帶動下發展養蜂脫了貧。周安峰在鎮上和縣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村集體投資328萬元,流轉土地41畝,建成食用菌大棚61座,采取“借棚還耳”“借袋還耳”的模式,讓村民進棚從事生產。將56個大棚免費借給14戶群眾采收,木耳交村上。村集體留4個大棚讓游客體驗采收,產業帶動了貧困戶增收。依托景區便利條件,周安峰上門做群眾思想工作,鼓勵有條件的村民在村里發展農家樂,共發展農家樂20多個。經過和翠微宮酒店協調,酒店優先就近安置村民120人,其中貧困戶34戶,在酒店從事企業管理、服務等崗位人均年收入2萬多元。在工程部、后勤部等管理崗位工作的年收入達6萬至7萬元。13家旅游康養企業安置200多人就業,每天收入100元,2019年為村里務工人員發工資29萬元。今年受疫情影響,預計發工資25萬元左右。
村子經濟發展起來了,但隨之而來的是環境問題。為了把秦豐村打造成美麗鄉村,周安峰和包扶單位牛背梁管委會協商,鋪設排污管道6公里,將村里污水接入縣污水處理廠主管道,解決了全村污水排放問題。同時,開發保潔員、護林員等公益崗位38個,全部安排貧困戶就業。秦豐村三組的楊寶紅為了照顧行動不便的母親,無法外出打工。經周安峰協調,村里安排楊寶紅當保潔員,月收入600元,使他有了生活保障。秦豐村四組村民汪明喜30多歲,性格內向,不與人交流,周安峰安排他當保潔員,周安峰經常趁機和他聊天,多次開導他,汪明喜性格變得開朗多了,精神也好多了。
秦豐村地處秦嶺南麓,山大溝深,有35戶群眾交通不便、水電不通。周安峰抓住國家扶貧移民搬遷政策,將29戶群眾安置到縣城移民小區,6戶安置到營盤鎮移民安置點。近年來,周安峰被省上評為“紅袖章志愿者”,被市上評為致富帶頭人,連續多年被縣上評為優秀共產黨員。